刑法分则课件 (5)

刑法分则课件 (5)

ID:17467424

大小:158.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9-01

刑法分则课件 (5)_第1页
刑法分则课件 (5)_第2页
刑法分则课件 (5)_第3页
刑法分则课件 (5)_第4页
刑法分则课件 (5)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分则课件 (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主编:李洁副主编:张旭徐岱第二十一章危害公共安全罪n导读: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共有26个条文,46个罪名。该章犯罪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危险物质管理的犯罪;重大安全事故犯罪。其中重点论述的罪名有放火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交通肇事罪和生产、作业重大安全事故罪。第二十一章危害公共安全罪n第一节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n第二节以危险方法危害公

2、共安全的犯罪n第三节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n第四节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n第五节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危险物质管理的犯罪n第六节重大安全事故的犯罪第一节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n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n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n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实施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刑法分则中除危害国家安全罪之外社会危害性和危险性最严重的一类犯罪。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n1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

3、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n所谓“不特定”,是相对于其他罪危害的“特定”人和物而言,是指犯罪行为可能侵犯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结果事先无法确定,行为人对此难以具体预料和实际控制。n所谓“多数”,是相对于其他犯罪一般只危害少数人和物而言,是指行为使较多的人生命、健康或者财产受到威胁。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不特定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特征。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n2这类犯罪的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n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包括已经造成实际损害结果的行为,

4、也包括虽未造成实际损害结果,但足以造成严重后果,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从行为方式看,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n3这类犯罪的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是特殊主体。前者如放火罪、劫持航空器罪等,后者如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主体,为依法配备、配置枪支的人员。有些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如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还有些犯罪只能由单位构成,如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有些犯罪由于社会危害性较大,刑法第17条对这些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作了专门的规定,如已满14周岁不

5、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n4这类犯罪的主观方面:既有故意,也有过失。n具体形式主要有两种:n一是故意犯罪,如劫持航空器罪,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等只能是直接故意,而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则可以由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构成。n二是过失犯罪,如交通运输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等。。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n危害公共安全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二章中,共有26个条文,46个罪名。该章犯罪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l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l

6、2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l3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l4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危险物质管理的犯罪。l5重大安全事故犯罪。第二节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n一、放火罪n二、决水罪n三、爆炸罪n四、投放危险物质罪n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n六、失火罪n七、过失决水罪n八、过失爆炸罪n九、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n十、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放火罪n(一)放火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n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n犯罪构成为:n1客体要件:公共安全n2客观要件

7、: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n3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n4犯罪主观要件:故意。放火的动机不影响放火罪的成立。放火罪的司法认定n(1)本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认定放火罪的既遂、未遂,通常以“独立燃烧说”为判断标准。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点着了目的物,引起目的物燃烧,使目的物有被焚毁的危险,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目的物被焚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反之为未遂。n(2)放火罪与失火罪的界限。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

8、上对可能发生火灾后果的心理态度。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火灾,而希望或放任发生,就应定放火罪。n(3)放火罪与以放火方法实施其他犯罪的界限。放火罪的刑事处罚n根据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