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盖息治疗骨转移瘤疗效观察.doc

密盖息治疗骨转移瘤疗效观察.doc

ID:17484857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2

密盖息治疗骨转移瘤疗效观察.doc_第1页
密盖息治疗骨转移瘤疗效观察.doc_第2页
密盖息治疗骨转移瘤疗效观察.doc_第3页
密盖息治疗骨转移瘤疗效观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密盖息治疗骨转移瘤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密盖息治疗骨转移瘤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密盖息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骨转移瘤患者给予密盖息针剂100IU肌注,每日1次,连用15天为1个疗程。对疼痛进行评价并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全组42例共用密盖息1个疗程26例,2个疗程10例,3个疗程6例。CR4例,PR28例,止痛有效率(CR+PR)为76.1%(32/42)。治疗前后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密盖息对中晚期骨转移瘤,既能明显缓解骨癌造成的疼痛,同时也可以预防并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关键词】

2、骨转移瘤;钙;碱性磷酸酶;疼痛;密盖息骨转移瘤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骨转移瘤最常见的症状是使患者丧失生存能力的疼痛,而且在广泛的骨破坏基础上可导致局部结构不稳定和相邻组织受压,在负重骨导致骨折倾向[1]。骨转移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居多,一般是由血行播散而来,多发于脊柱、肋骨、骨盆和长骨干骺端。临床表现为骨痛,开始为间歇性,后变为持续性,休息和制动不能减轻,需用止痛剂止痛,常合并高钙血症及病理性骨折。而常规化疗、放疗及一般止痛药物作用有限,尤其对多发性骨转移疗效差。为此,自2004年2月~2006

3、年5月我院对42例骨转移瘤患者采用密盖息肌注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骨转移瘤患者共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肺癌18例,肝癌4例,食管癌10例,乳腺癌7例,原发灶不明3例。全组多发性骨病变者26例,占62%,单发性骨病变16例,占38%,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痛,其中Ⅱ级疼痛16例,Ⅲ期疼痛26例,合并病理性骨折6例。ECT或X线示骨转移灶总数为214个,每例平均病灶数为5个。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影像学、ECT骨转移特征

4、,Karnofsky评分在60~85分之间,肝、肾功能及血、尿、粪常规均正常,可以评判疼痛分级;估计生存期>3个月者。1.2治疗方法密盖息(Miacalcic)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生产,为人工合成鲑鱼降钙素。用法为密盖息针剂100IU肌注1次/d,连用7日或至骨痛明显减轻,然后改为50IU肌注1次/d,共用药15天以上。如最初100IU连用10日未见效。则此药对该患者无效。1.3实验室检测采用BeckmanCoulter公司的Access2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含量。1.4疗

5、效评定情况1.4.1疼痛分级标准[2]按VRS分级法分4级,0级:无痛;Ⅰ4级:轻度疼痛,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中度疼痛,服用止痛药;Ⅲ级:剧烈疼痛,服强止痛剂(吗啡)。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疼痛程度下降2级;有效:疼痛程度下降1级;无效;疼痛程度无下降或上升。1.4.2止痛效果评定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治疗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受干扰;无效(NC):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为

6、CR+PR。1.4.3骨转移病灶治疗效果判定参照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完全缓解(CR):X线片或ECT等检查证实病灶消失,并保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骨转移病灶的体积缩小,或病灶钙化,或肿瘤的密度减少,并维持4周以上;无效(NC):骨病灶无改变或病灶增大或出现新的病灶。1.4.4血清钙的诊断标准[3]血清钙数值需经血清白蛋白校正,血清钙校正(mmol/L)=血钙(mmol/L)[0.02×血红蛋白(g/L)]+0.8,血清钙正常值为2.25~2.75mmol/L,而2.75~3.0mmol/L为轻度升高,

7、3.1~3.7mmol/L为中度升高,>3.7mmol/L可能引起高钙血症危象。疗效判断标准:血清钙降至正常,即≤2.7mmol/L为显效;血清钙比治疗前降低≥0.3mmol/L为有效;血清钙治疗后没有变化或增高为无效。1.5统计学方法采用Stata统计软件,t检验。2结果2.1止痛效果全组42例共用密盖息1个疗程(每日100IU肌注连用7天)28例,2个疗程8例,3个疗程5例,4个疗程1例。结果为CR3例,PR29例,MR5例,NC5例。总有效率为(CR+PR)76.1%(32/42)。2.2治疗前后

8、患者血清钙变化血钙由3.1~3.7mmol/L降至2.25~2.74mmol/L(正常)为20例,由3.7~3.9mmol/L降至2.25~2.74mmol/L为11例,无明显变化11例,总有效率为73.8%。2.3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变化见表1。表1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碱性磷酸酶浓度由治疗前的(186.6±98.2)IU/L下降至(90.8±97.5)IU/L,差异有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