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

ID:17494413

大小:18.4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2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_第1页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_第2页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_第3页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_第4页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淮河流域污染痼疾“久治不愈”深层分析  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地跨豫、皖、苏、鲁四省35个地、158个县,全长1000公里,流域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水污染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80年代,水污染事故频发,水质恶化加剧,给沿淮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这首歌谣是淮河流域水质变化过程的真实写照。  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了

2、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揭开了淮河治污的序幕。随后,相继制定和实施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十五”计划。  经过13年治理,尽管淮河流域排污总量有所削减,但由于污染物的长期积累,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从排污量来看,淮河流域排污总量居高不下。XX年,淮河流域废水排放量41.7亿吨,COD排放量104.2万吨,是“九五”目标的2.8倍,“十五”目标的1.6倍,“十一五”目标的1.2倍;氨氮排放量14.0万吨,是“十五”目标的1.2倍,“十一五”目标的1.3倍。  从水质

3、来看,污染仍然十分严重。今年上半年,淮河干流14个监测断面II、III类水质比例仅占14%,Ⅳ类水质比例占29%,Ⅴ类、劣Ⅴ类水质所占的比例高达57%。淮河支流总体上呈中度污染。  从饮用水源来看,饮水安全状况堪忧。XX年,淮河流域63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有12个未能达到功能要求,100万人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需要说明的是,囿于条件限制,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特定污染指标未监测,否则不达标的情况将更严重。  淮河流域水污染痼疾“久治不愈”的原因  第一,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先天不足增加了淮河流域的治污难

4、度。淮河流域治污的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然条件差。淮河流域水资源并不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83毫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62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3.4%;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内6-9月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70%;年际之间降雨变化剧烈,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降雨量的3-5倍;坡降小,流速缓,水体自净能力差;闸坝林立,全流域有大小5000多个闸坝,大量水资源拦蓄后,水环境容量大为降低。  二是人口压力大。XX年。淮河流域总人口约1.7亿,平均人口密度为630人/平方公里,居七大流域之

5、首。淮河流域“十五”水污染防治中期评估表明,淮河流域生活污水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已高达63%,治理生活污染的压力已经超过了治理工业污染的压力。  三是经济欠发达。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XX年全流域GDP约为1.6万亿元,超过全国1/8的人口只创造了不足全国1/11的社会财富。经济欠发达不仅使各地经济发展需求迫切,增加了环境压力,同时使污染治理资金筹措面临重重困难。  四是结构污染突出。造纸、酿造、化工、制药、皮革等重污染行业仍是流域主导产业,也是工业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造纸及纸制品业、

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饮料制造业等7个行业的COD排放量占全部重点工业企业的80.5%,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两行业氨氮排放量占全部重点工业企业的84.6%,结构性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五是面源污染严重。农业是淮河流域主产业之一,全流域约有耕地1333万公顷,占全国可耕地的1/8,化肥农药的粗放使用导致面源污染严重。现在的问题是面源污染底数不清,初步估计淮河流域面源污染占COD总负荷的40%。此外,缺乏对面源污染的实质性控

7、制措施,将成为今后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一个主要难题。  第二,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发展。最直接表现就是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指标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并且环境保护计划中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指标还在不断增加。《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中规定,到XX年,淮河流域COD最大允许排放总量为36.8万吨/年:“十五”计划规定,到XX年,淮河流域COD排放总量控制在64.3万吨/年,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11.3万吨/年:“十一五”计划规定,到XX年,淮河流域COD排放量控制在88.4万吨/年,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0.7万吨/

8、年。淮河流域的实际环境承载能力如何呢?XX年,水利部提出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的入河排放总量应该分别控制在38.2万吨/年和2.66万吨/年,国家环保总局也在此前提出COD和氨氮的入河排放总量应该分别控制在40.0万吨/年和3.28万吨/年。如果说“九五”计划中确定的淮河流域COD最大允许排污总量36.8万吨/年是保证水质变清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十五”和“十一五”计划中确定的COD和氨氮控制指标,早已让位于地方的经济发展,也从根本上放弃了水质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