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书《白石神君碑》

汉隶书《白石神君碑》

ID:17514019

大小:5.41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8-09-02

汉隶书《白石神君碑》_第1页
汉隶书《白石神君碑》_第2页
汉隶书《白石神君碑》_第3页
汉隶书《白石神君碑》_第4页
汉隶书《白石神君碑》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隶书《白石神君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石神君碑》《白石神君碑》俗称《白石山碑》。原位于河北省元氏县25公里的白石山上的白石神君祠。1974年由元氏县百货公司院内移至正定县隆兴寺内。1989年元氏县旅游部门经过多方求访,才于隆兴寺内访得此碑,于是年五月与祀三公山碑一起运回元氏县,重新移置在距县25公里的封龙山上,并建碑楼加以保护。白石神君碑立于汉灵帝刘宏光和六年(183年)。系常山相南阳冯巡、元氏县令京兆王翊所立。碑通高2.4米(座已失),宽0.81米,厚0.17米。额题为“白石神君碑”五个篆字。碑文隶书,共14行,行35字。圆首,有额,无穿。有碑阴题记。碑阴为隶书,碑阴隶书与碑文同时所刻。碑

2、文内容前为序文,后为颂铭。此碑结法方正,字形稍长,用笔清劲,波磔明显,属于谨严整饬一路。对此碑是否为汉人所书,历来有争议,对其书法的评价也不尽同。宋洪适《隶释》云:“汉人分隶,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虽布置整齐,略无纤毫汉字气骨,全与魏晋间碑相若;虽有光和纪年,或后人用旧文再刻者。”清翁方纲认为;“是碑书法专主于方整,在汉隶中为最洁齐者。然风骨遒劲,似尤在《校官碑》隶法之上,不得以其近似六朗、唐人而概疑之。”万经《分隶偶存》以碑未有慕容前燕元玺三年(354年)题记,也认为“元玺去光和百七十余年,中间未必重刻。若元玺以后人,又必不肯并题名字摹之也。

3、”郭尚先《芳坚馆题跋》说:“《白石神君碑》有疑为汉碑而后人重勒者,然观程疵书,清劲简远,则此碑断非晋人所为。汉人书原非一体可尽,即此碑结法,要自谨严也。”杨守敬跋云:“……余按此碑在汉隶中诚为最下者,然亦安知非魏晋滥觞?”对于《白石神君碑》,宋人洪适认为绝不可靠:“汉人分隶,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虽布置整齐,略无纤毫汉字气骨,全与魏晋间碑相若,虽有光和纪年,或后人用旧文再刻者。”清人翁方纲认为未可妄疑:“是碑书法专主于方整,在汉隶中最为洁齐者,然风骨遒劲,似尤在《校官碑》隶法之上,不得以其近似六朝、唐人而概疑之。”杨守敬又认为此碑水平甚低:“余

4、按此碑在汉隶中诚为最下者,然亦安知非魏晋滥觞?”郭尚先又为之不惜百般辩护:“《白石神君碑》有疑为汉碑而后人重勒者,然观程疵书,清劲简远,则此碑断非晋人所为,汉人书原非一体可尽,即此碑结法,要自谨严也。”作品之真伪莫辨、水平之高下莫测,这《白石神君碑》几乎成了聚讼纷纭的所在。一般说来,对某一客观作品作欣赏评价,本可以各执一见,但大致上总得有个水平线。低俗之作,无论哪个书家作何一种主体追加或阐发,低俗总还是低俗。《白石神君碑》竟能兼有“谨严”之褒与“最下”之贬,可谓一奇。以汉隶总体上的堂皇气象对照,《白石神君碑》的确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它的取形方正.线条起

5、伏过于刻板,横笔的波挑与捺笔的雁尾,几乎千篇一律同一动作.并无随机应变之妙。此外横竖转折,也概取方,规行矩步,非但缺乏汉隶中苍茫浑朴一路的神韵,甚至也未可以与汉碑中工稳一路如《史晨碑》等庙堂隶书在法则上相抗衡—《史晨碑》的隶法是规则中屡见活气,而《白石神君碑》却是点画拘谨.空有工稳的躯壳而无其血肉神采。即此看来,郭尚先谓其结法谨严,湛大错,只是小褒代贬,难以令人心服。杨守敬在论其可能为“魏晋滥觞”一句之下,曾有一段分析,认为它之所以位居最下,是因为“且今所存魏晋分书,亦皆风骨棱峋,尚未庸俗至此。大抵书手有工拙,镌刻有高下,石质有佳恶,未可一概论也”。因此,他

6、并不认为这是后人所为,作为汉刻并无问题,只是书手较差、刻工拙劣、石质又恶,遂至有此不足。但作为证据的理由也还是未见提出。倘要检此刻的症结所在,我以为关键是书手过于拘谨,将汉隶写成布如算子的唐隶,笔笔工稳,无所变化。而刻工又以此再作千篇一律的夸张,遂至气涣神消,仅存躯壳。倘若此碑置于巴蜀或滇贵,或还情有可原,身处中原河北,本是名碑如云的所在,有此劣迹,自然是令人屡屡生出品之想了。虽然《白石神君碑》在技巧上无甚可取,不过在经过了上千年的风雨剥蚀之后,碑身屡经移置,而碑面也石花历历。因此倘观碑之中段光滑如新部分,未免味同嚼蜡,而如特别注意碑的前段多有残缺部分,却又

7、觉得稍具灵动之气,未如原来的刻板拘挛之态了。其间的差别,我想大约也正是因为一有残剥,主体的追加便大有用武之地,至使整个感觉又获得了某种合乎逻辑的调整与伸延。东汉《白石神君碑》碑阴《白石神君碑》碑阳《白石神君碑》铭文:碑阳盖闻经国序民,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有二义,或祈或报。报以章德,祁以弭害。古先哲王,类帝禋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建立兆域,修设坛屏。所以昭孝息民,辑宁上下也。白石神君居九山之数,参三条之一。兼将军之号,秉斧钺之威。体连封龙,气通北岳。幽赞天地。长育万物。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终朝日,而澍雨沾洽。前后国县,屡有祈请。指日刻期,应时有

8、验。犹自挹损,不求礼秩。县界有六名山,三公、封龙、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