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论无限防卫权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论无限防卫权

ID:1753082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论无限防卫权_第1页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论无限防卫权_第2页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论无限防卫权_第3页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论无限防卫权_第4页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论无限防卫权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论无限防卫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法学刑法论文题目:论无限防卫权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内容摘要: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订通过的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在《刑法》中首次引入了无限防卫权的理论,使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立法上了一个新台阶。关键词:无限、防卫权一、无限防卫权的含义无限防卫权,也称无限度防卫,是当今世界通行的一种防卫的特殊形式。它包含两

2、层含义:一是指正当防卫的范围,即正当防卫可以用来反击一切不法侵害;二是指正当防卫的强度,即正当防卫可以造成任何损害。我国97年刑法适应改革开放和新形势下同犯罪做斗争的需要,在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加大了对暴力侵害行为进行正当防卫的力度,使公民在受到正在进行的暴力犯罪的侵害时,能够站出来进行英勇的还击,不至于因过多地考虑过当责任而畏首畏尾,不能适时制止犯罪,同时,也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划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这是我国关于正当防

3、卫法律规定的重大突破,其精神实质是允许公民在受到某些暴力犯罪的侵害时,可以不记手段实行防卫,无论对犯罪人造成何种伤害结果,均不属于防卫过党,自然也就不负刑事责任,但是,无限防卫权毕竟是正当防卫的特殊形式,其使用范围和防卫制度具有特定内容。二、无限防卫权的使用范围无限防卫权的适用范围是指无限防卫权适用对象的限制,只有对特定的不法侵害行为才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超此范围,就不能行使这一权利。具体说来,正确的使用范围应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针对暴力犯罪才能行使无限防卫权。关于暴力犯罪的法学概念法学界主要有以下表述:暴力犯罪是指行为人(也包括犯罪集团)以强暴手段,侵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

4、产安全,造成严重后果,并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犯罪行为;暴力犯罪通常指以对他人人身及安全实施侵害性的行为,也包括以强暴力量相威胁。暴力犯罪是指非法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极端的攻击性行为。暴力犯罪在法律上主要有以下特征:①同政治暴力相区别,它是以“个体”暴力形式出现的,是一种国家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②这种暴力的实施是有形的,不是那些经济上、精神上等无形的侵害和压力;③暴力犯罪是一种非法地使用公开武力(即实施殴打、捆绑、伤害等暴力行为),或秘密胁迫(即以暴力相威胁,从而控制对方)的手段,侵害他人的攻击性行为;④暴力犯罪是一种以暴力为手段的故意犯罪;⑤

5、暴力犯罪的攻击性决定暴力犯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只能是作为。在国外的犯罪学中,暴力犯罪有时被当作只能犯罪的对称而理解和应用,我国刑法学界亦有学者持这种主张,认为暴力犯罪是与智能犯罪相对应而言的,顾名思义,暴力犯罪是以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而实施的一切社会犯罪。暴力犯罪的行为特征是与其他犯罪相区别的标志,一般来说,暴力犯罪主要有以下行为特征:①残忍性。指暴力犯罪人的行为具有特别凶暴、残酷的特点,他们气焰嚣张、心狠手辣,随意戕害他人,草菅人命,手段野蛮残忍。②疯狂性。指暴力犯罪人在犯罪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兽性。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还有社会属性,人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有了社会伦理道德和

6、法制观念,行为应该文明和理智。而暴力犯罪人则缺乏道德和法制观念,这反映在其行为上,就是灭绝人性、疯狂残暴的暴力行为。③冒险性。暴力犯罪人进行犯罪时,胆大妄为,无所顾忌,不记后果。他们对犯罪时间、犯罪地点和犯罪对像任意选择,对犯罪的性质和危害后果毫不在乎,胆大妄为,对社会的威胁极大。④模仿性。暴力犯罪人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青少年的理解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年龄小的模仿年龄大的,犯罪能力低者模仿能力高者,犯罪集团成员模仿首领,不仅模仿行为动作,而且模仿犯罪心理和恶习,因此,每一起暴力犯罪实施后总要诱发一些行为手段相似暴力犯罪发生。⑤反社会性。暴力犯罪特别是重大暴力犯罪的成员具有十

7、分强烈的反社会心理,他们所实施的暴力犯罪绝大多数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犯罪的矛头直接指向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公开与社会、人民为敌。⑥纠合性。指重大暴力犯罪案件一般来说绝非一个犯罪分子所能“胜任”,必须依靠团伙或集团的势力合伙作案,这就是其纠合性特点。⑦智能化的趋势。随着文化的交流、信息的广泛传播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些暴力犯罪分子也利用了这些机会和条件,提高了犯罪技能,暴力犯罪在手段上出现了智能化趋势,表现之一就是实施暴力犯罪的手段有时并不带有明显的暴力特征。但是,犯罪人的主观动机和心理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