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解析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解析

ID:17533898

大小:23.09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02

上传者:jjuclb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解析_第1页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解析_第2页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解析_第3页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解析_第4页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神经病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11150401(第一临床医学院)、11160601(第二临床医学院)、11480017(附四院)、11490016(附属延安医院)、11500018(附属甘美医院)课程名称:神经病学Ⅰ英文名称:NeurologyⅠ总学时:28学时(理论授课:22学时;见习课:6学时)学分:1.5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实习考核(10%)、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课程网络阶段考核/期中考核(10%)。《神经病学Ⅰ》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神经病学》教学必须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我国和我省的实际、系统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以培养同学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同时还要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应用临床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通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以达到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剖问题的能力。《神经病学Ⅰ》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由于学科发展,专业学科的形成,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已由内科分出成为独立学科,目前神经病学重点讲述神经系 统常见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此外,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免疫学等方面内容也与神经病学课程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但神经病学教材中仅简要加以叙述,更详细的知识由专业教材加以阐述。总学时数为28学时。理论授课:22学时,见习:6学时。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1.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2.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及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3.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学时安排:理论授课:0.5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神经病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二、主要教学内容:1.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2.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及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3.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第二章总论目的要求一、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二、熟悉: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三、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学时安排:理论授课:5.0学时。见习课3.0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意识障碍,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眩晕,感觉障碍,瘫痪,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反射。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1.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和体征:(1)意识障碍:类型及其临床表现。(2)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概念、临床表现及类型。(3)视觉障碍: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的类型及临床意义。眼球运动障碍: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麻痹及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4)眩晕:概念、临床分类及表现。(5)晕厥:概念、临床分类及表现。痫性发作:临床特征,与晕厥的鉴别。(自主学习)(6)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性质:感觉缺失,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感觉异常,疼痛等。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末梢型,根型,传导束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等。(7)瘫痪: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瘫痪的定位诊断:A、中枢性:皮质型、内囊型、脑干型、脊髓型。B、周围性:前角型、前根型、末梢型。(8)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震颤,抽动症等。(自主学习)(9)共济失调:感觉性,小脑性等。2.神经系统检查:(1)一般检查:意识状态、精神状态、智能、语言、脑膜刺激征。(2)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的应用解剖生理、临床症状及检查方法。(3)运动系统:A、肌营养改变:肌萎缩,肌肥大。B、肌张力:概念、肌张力增高、减低的临床意义。C、肌力:概念,肌力的分级及检查方法。D、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震颤,肌纤维震颤,肌阵挛等。E、共济运动: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F、姿势及步态:常见的异常步态。(4)感觉系统。 感觉的分类及检查方法:特殊感觉,浅、深感觉,复合感觉。浅、深感觉的传导通路,节段支配及周围性支配。(5)反射:反射的组成。反射的种类及检查方法。反射障碍:深、浅反射障碍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6)高级神经活动简要讲授意识障碍与大脑各叶损害的症状(包括失语)。3.神经系统疾病史采集。(自主学习)4.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CT、MRI、DSA、EEG、Eps、EMG、TCD等。(自主学习)5.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定位诊断,定性诊断。(自主学习)(二)见习课:1.见习内容:掌握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掌握神经系统检查。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2.见习目的及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2)掌握神经系统检查。(3)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第三章周围神经病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一、掌握:1.周围神经的应用解剖与生理。2.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二、熟悉:1.变性、脱髓鞘和再生。2.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分类:单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0.5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性、脱髓鞘和再生,单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二、主要教学内容:1.周围神经的应用解剖与生理。2.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3.变性、脱髓鞘和再生。4.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分类:单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第二节三叉神经痛目的要求:掌握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学时安排:理论授课:0.5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扳机点,痛性抽搐。二、主要教学内容:1.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2.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以后,表现为三叉神经一支或二支分布区内的突发的短暂反复发作性剧痛,而无三叉神经损害的阳性体征。3.诊断和鉴别诊断:要与症状性三叉神经痛相鉴别。4.药物可用酰胺咪嗪、苯妥英钠、氯硝安定等。还可行封闭治疗或手术治疗。第三节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目的要求:一、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二、熟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三、了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学时安排:理论授课:0.5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贝尔现象,Hunt综合症。 二、主要教学内容:1.病因:尚未完全阐明,面神经缺血、水肿、脱髓鞘等。可能与受凉、急性病毒感染有关。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呈单侧面神经周围性麻痹的症状和体征。3.诊断和鉴别诊断:与继发性面神经麻痹,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4.治疗:急性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理疗以及神经营养药物进行治疗。恢复期加强面肌训练、针灸。第四节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目的要求:一、了解: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二、熟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三、掌握: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学时安排:理论授课:0.5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AIDP,Miller-Fisher综合症,蛋白细胞分离。二、主要教学内容:1.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2.病因:一般认为属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3.临床表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周围性瘫痪,末梢型感觉障碍,可有双侧面瘫和球麻痹,本病常有脑脊液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4.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本病主要与急性脊髓灰质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鉴别。5.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瘫痪(包括球麻痹和呼吸肌麻痹)治疗,皮质类固醇的使用。第四章脊髓疾病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一、熟悉:脊髓的应用解剖和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二、了解:脊髓与脊柱的关系。学时安排:理论授课:0.5学时。 课程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脊髓白质,脊髓灰质,脊髓半切综合症,脊髓横惯性损害。二、主要教学内容:1.脊髓的应用解剖生理。2.脊髓与脊柱的关系。3.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第二节急性脊髓炎目的要求:一、掌握:1.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2.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二、了解:1.急性脊髓炎的病因和病理。2.急性脊髓炎护理及预后。学时安排:理论授课:0.5学时。课程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急性脊髓炎,脊髓横惯性损害,脊髓休克。二、主要教学内容:1.病因和病理:简述非细菌性急性脊髓炎的一般病因及有关的病理改变。(自主学习)2.临床表现:重点讲述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休克期、恢复期)及脑脊液的特点。3.诊断和鉴别诊断:与急性硬膜外脓肿、脊髓压迫症、脊髓出血、视神经脊髓炎等进行鉴别。(自主学习)4.治疗及护理:(1)急性期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并处理排尿障碍和呼吸肌麻痹。(2)防治各种并发症: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褥疮等。(3)恢复期处理:痉挛状态的处理以及功能锻炼。第三节脊髓压迫症目的要求一、掌握:1.脊髓压迫症诊断和鉴别诊断。 2.脊髓压迫症的治疗原则。二、熟悉: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三、了解:脊髓压迫症的病因。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课程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脊髓压迫症,不完全性脊髓损害,脊髓半切综合症。二、主要教学内容:1.病因:脊柱病变、脊膜病变、脊髓和神经根病变等。(自主学习)2.临床表现:神经根症状、传导束型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异常,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脊膜刺激症状。3.诊断和鉴别诊断:(自主学习)(1)判断脊髓损害是否为压迫性,注意脑脊液动力学改变。(2)判断受压的节段以及病灶在髓内或髓外。(3)判断脊髓受压的病因和病变性质。4.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瘫痪肢体的治疗。(自主学习)第五章脑血管疾病目的要求:一、掌握:急性脑血管的预防和治疗原则。二、熟悉:急性脑血管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三、了解:急性脑血管的分类。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见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willis环,危险因素,TIA,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1.脑的血液供应和主要血管闭塞后的症状。2.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强调脑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高血压),发病机理(动脉管壁病 变的附加因素),病理(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头颅CT发现低密度影),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药物治疗改善脑缺血区血液循环,外科治疗,偏瘫和失语的治疗),预防。3.脑栓塞的病因(栓子来源:强调风湿性心脏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时,血栓块脱落),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脑部病变的治疗,原发病的治疗)。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强调微栓子学说),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TIA,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5.脑出血的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病机理(高血压,动脉硬化伴微动脉瘤破裂),病理(脑实质内出血及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和体征,头颅CT发现高密度出血影),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调整血压,脱水剂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外科治疗,昏迷护理和防治并发症),预防。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先天性颅内动脉瘤为最常见,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动脉瘤易破裂性,出血与血管痉挛),病理(出血沉积部位及动脉瘤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发病情况,症状,脑膜刺激征,均匀血性脑脊液),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对症治疗,止血剂及脱水剂的应用,防治继发性血管痉挛,外科手术),预防复发。(自主学习)(二)见习课:1.见习内容:掌握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掌握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熟悉脑血管病的神经系统查体。2.见习目的及要求:(1)掌握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2)掌握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3)熟悉脑血管病的神经系统查体。第六章癫痫目的要求:一、掌握:1.癫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2.癫痫的防治要点。3.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二、熟悉:1.癫痫的病因、分类。2.癫痫的发病机制。学时安排:理论授课:2学时。见习:0.5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癫痫,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授课:1.病因及分类:按照病因,可将癫痫分为症状性、特发性和隐源性三大类。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发作分类。2.发病机制:痫性活动的发生及传布途径,导致癫痫发作的有关原理。3.临床表现:详细介绍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注意可能存在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4.诊断和鉴别诊断:确诊癫痫的依据(三步原则),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的诊断价值,与晕厥、假性癫痫发作、发作性睡病、偏头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鉴别。疑为继发性癫痫者应寻找病因。5.防治:注意预防癫痫的致病因素,病因治疗,抗癫痫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癫痫的手术治疗。6.癫痫持续状态的概念及治疗。(二)见习课:1.见习内容:掌握癫痫的常见发作形式。熟悉癫痫的诊断及治疗。了解癫痫的分类。2.见习目的及要求:(1)掌握癫痫的常见发作形式。(2)熟悉癫痫的诊断及治疗。(3)了解癫痫的分类。 第七章锥体外系疾病目的要求:一、掌握:锥体外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二、熟悉:锥体外系疾病临床分类及常见病变。三、了解:锥体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见习:0.5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开关现象,运动障碍。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授课:1.概述锥体外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为纹状体系统、苍白球系统及黑质,病变时症状(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和肌张力增加-运动减少)。2.震颤麻痹(帕金森病)的病因和病理(简述病理改变、介绍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缺乏的生化病理)、临床表现(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三征以及本病的临床姿态)、诊断(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必须与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帕金森氏综合征鉴别),治疗(抗胆碱能药物,左旋多巴和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等)。3.小舞蹈病的病因(风湿病侵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主要表现)、临床表现(舞蹈样运动特点、风湿热的一般症状),诊断(与其它儿童疾病伴有舞蹈样动作者相鉴别)、治疗(抗风湿治疗,激素治疗,对症治疗等)。(二)见习课:1.见习内容:掌握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及体征。熟悉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了解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症的鉴别。2.见习目的及要求:(1)掌握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及体征。(2)熟悉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3)了解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症的鉴别。 第八章偏头痛目的要求:一、掌握:偏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二、熟悉: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三、了解:偏头痛的病因与发病原理。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0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偏头痛,先兆。二、主要教学内容:1.病因与发病原理:病因未明,介绍主要的发病学说。2.临床表现:详述偏头痛的发作过程,发作特点。3.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偏头痛的依据,与癫痫、高血压头痛、五官病变引起的头痛、神经官能症性头痛等鉴别。4.治疗:偏头痛发作时的药物治疗(麦角胺咖啡因、乙酰水杨酸等),预防发作(抗5-羟色胺、抗组织胺,β-肾上腺素能阻滞药物)。第九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目的要求:一、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处理原则。二、熟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因与发病原理。三、了解: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和分类。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二、主要教学内容:1.病因与发病原理:介绍病毒和变态反应两种主要学说。(自主学习)2.病理:主要病理改变及分型。(自主学习)3.临床表现: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脑电图的改变。4.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依据。强调排除各种引起弥散性及局限性脑病的 各种可能病因。5.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护理。第十章脱髓鞘性疾病目的要求:一、掌握: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二、熟悉: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的关系。三、了解:脱髓鞘疾病的概念、分类。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5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多发性硬化,CSF寡克隆带,莱尔米特征。二、主要教学内容:1.病因和病理: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易感体由于病毒感染所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学说,脱髓鞘斑。(自主学习)2.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播散性损害的症状,说明多灶性、缓解复发的临床特点。脑脊液免疫学改变。3.诊断: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4.治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对症治疗、护理等。第十一章运动神经元病目的要求:一、掌握: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二、熟悉: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三、了解: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表现和类型。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0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多系统萎缩。二、主要教学内容:1.病因:原因未明的运动神经元变性。 2.临床表现和类型:中年后慢性进行性肌萎缩等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临床分为四种类型:1、肌萎缩侧索硬化;2、进行性脊髓肌萎缩;3、进行性延髓(球)麻痹;4、原发性侧索硬化症。3.诊断和鉴别诊断:与颈椎病、脊髓空洞症和延髓空洞症、脊髓肿瘤和脑干肿瘤等鉴别。4.治疗:支持疗法、加强护理。第十二章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疾病第一节重症肌无力目的要求:一、掌握: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二、熟悉: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理。三、了解: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0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疲劳试验,重复神经刺激,肌无力综合症,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反拗危象。二、主要教学内容:1.病因及发病原理:简要介绍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理与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数目减少有关,而后者是相应抗体免疫反应的结果。2.临床表现:结合本病病肌特别是眼外肌易疲劳的特征以及症状晨起暮重的波动性,介绍各型的临床表现,说明何谓危象,介绍危象的原因与鉴别点。3.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包括疲劳试验在内的临床表现,必要时进行药物试验与电刺激试验。须注意有无胸腺肿瘤,与肌无力综合征相区别。4.治疗:抗胆碱酯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胸腺手术,危象处理。第二节周期性瘫痪目的要求:一、掌握: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二、熟悉:周期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了解:周期性瘫痪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学时安排:理论授课:0.5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周期性瘫痪。二、主要教学内容:1.病因与发病原理: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说明钾、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肌肉细胞动作电位异常。2.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骨骼肌松驰性瘫痪,常有某种诱因,常见者为低钾性,另有甲亢性和高钾性。3.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发作过程,血钾改变,心电图改变,与继发性低血钾、格林-巴利综合征,癔病性瘫痪等鉴别。4.治疗;补钾,治疗甲亢,注意预防发作诱因。第三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目的要求:一、掌握: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二、熟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因、病理。三、了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0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Gower征。二、主要教学内容:1.病因:遗传因素,肌肉变性。2.病理:肌纤维退变,脂肪结缔组织增生。3.临床表现:早年起病,进行性肌无力。临床类型有假肥大型(包括Duchenne型及Becker型,Duchenne型最常见)、面肩肱型、肢带型及眼咽型等。4.诊断和鉴别诊断:典型动作姿态与步态,肌电图异常,肌酸磷酸激酶(CPK)改变,肌肉活检。与多发性肌炎,脊髓灰质炎等鉴别。5.治疗:支持治疗。 第四节多发性肌炎目的要求:一、掌握: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二、熟悉:多发性肌炎治疗原则。三、了解:多发性肌炎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学时安排:理论授课:0.5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多发性肌炎。二、主要教学内容:1.病因及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2.病理:骨骼肌纤维广泛破坏和炎性细胞浸润。3.临床表现:多为亚急性起病,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常伴有肌痛,可合并结缔组织病,也可并发恶性肿瘤。血清肌酶活性明显增高。4.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主要侵犯骨骼肌,肢体近端无力为主,血清肌酶活性明显增高,肌电图示肌原性损害,肌活检。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其他肌病鉴别。5.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放疗及对症支持。 《神经病学》教学学时数表教学内容理论授课学时见习课学时备注1.第一章绪论0.502.第二章总论5.033.第三章周围神经疾病2.004.第四章脊髓疾病2.005.第五章脑血管疾病2.026.第六章癫痫2.00.57.第七章锥体外系疾病1.00.58.第八章偏头痛1.009.第九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00古今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声明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谢谢合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