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2.doc

《孔乙己》教学设计2.doc

ID:17552227

大小:9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03

《孔乙己》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乙己》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乙己》教学设计张国生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思想;2,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进行语言训练。教学难点:本文思想的理解。教学时数:三课时。导入新课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朗读)。预习质疑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2,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3,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印发),请你帮助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照片姓名曾用名或绰号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见证人推测下落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年月日134,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课文阅读与研讨一,核对预习答案姓名:孔**绰号:孔乙己性别:男年龄:不详籍贯:不详现住:鲁镇外貌特征:身材::很高大。 面容:青白脸色,皱纹间常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衣着:穿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

3、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语言特征: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性格行为特征:自命清高,好喝懒做,不会营生,偶尔偷窃,善良。职业及工作单位:无固定职业,有时替人钞书。最后露面时情况: 地点:咸亨酒店。 时间::中秋过后,渐进初冬。 事由:喝酒 衣着及外貌特征:脸色黑而且瘦,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证人:老板,酒客和小伙计。推测下落:大约的确死了。联系人姓名地址:无。ñ二,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离题。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

4、。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须。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者喝。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3,“大抵”是什么意思?查字词典,纠正课文注释之不足。答案:(1)大概,(2)大都

5、。这里应是“大都”,课文注释不准确。4,“我”是否鲁迅?“鲁镇”是否真实地名?为什么?答案:不是,因为本文是小说,其中人名、地名是虚构的。5,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答案:(1)“我”是孔乙己悲剧的见证人。这种第一人称写法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2)写“我”也是为塑造人物、突出主题服务——写“我”的“职务“实际上是表现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伺候不周;对短衣帮则往酒里羼水,能欺就欺。人心如此势利冷酷,孔乙己的不幸也就是很自然的了。6,归纳:前三段为孔乙己出场作了哪些铺垫?答案:先交代环境,次交代职务的无聊,然后用“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6、引出。这样写,布局精巧,行文自然,衔接紧密。三,指名朗读4-8段,研讨以下问题。1,“孔乙己是站者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什么?答案:说明孔乙己的奇特身份:站者喝酒,说明他在经济上和短衣帮一样穷困;穿长衫,说明他总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虚荣心十足,自命清高。板书:站——穷困;长衫——自命清高。2,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仿佛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13,说明他有什么思想特征?答案:思想特征有二:一是四体不勤,好喝懒做;二是总想保持读书人的臭架子,在他看来,长衫再破,也是读书人的标志。板书:好喝懒做。3,孔乙己为什么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答案:和

7、穿长衫一样,是炫耀读书人的身份,卖弄学问。说明他的迂腐。板书:迂腐。4,孔乙己一到店,酒客们怎样对待他?请找出最有代表性的动词。答案:一是“笑”,把他当作自己取乐的工具。二是“叫”、“嚷”,即嘲弄,戳他的疮疤,并以此为快。5,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表现了他什么心理状态?——被人揭短后的羞耻和难堪;自命清高,认为“万般借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这种争辩显得十分荒谬可笑,有点自欺欺人)。6,解释词语: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屑:值得。颓唐不安:精神萎靡,十分难堪。7,为什么别人问孔乙己“你当真识字吗”,他“不屑置辩”,而问他“

8、你怎么连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