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设计)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设计)

ID:17552395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3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设计)_第1页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设计)_第2页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浙江省湖州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李建荣 【教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七课时内容。在前面两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以一滴水为载体,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识别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常见微生物。对于微生物,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间接了解,但缺少亲身体验。通过本课的教学,试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观察工具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同时认识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同样具有生命的特征。并力求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①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②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③通过典型微生物的观察了解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④使学生初步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过程与方法①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②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微生物的特征。③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②渗透实证意识。【教学重难点】观察、识别水中的微生物。【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有较多微生物的水、滴管、载玻片等。教师演示器材:显微镜、电子目镜、有较多微生物的水、滴管、载玻片、课件、资料卡等。【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着重辅导“小台灯”的使用。一、活动引入1.简介水的来历2.

3、猜测水中的微生物3.用肉眼观察4.提出观察活动二、初步观察水中微生物1.制作临时装片2.学生尝试观察水中微生物3.交流发现4.小结三、观察、识别水中微生物1.方法指导2.布置观察任务(PPT)(1)每人观察一种动的或不动的“微生物”。(2)关注它的形状、行为、颜色、运动方式等。(3)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作业本上。(4)记录后,阅读资料卡进行比对、识别。3.学生分组观察,老师巡回指导4.交流汇报(1)交流已知名微生物(2)交流不知名微生物(3)小结四、质疑拓展1.提出质疑2.了解细菌3.点题延伸【教学体会】1.选好“水”是上课的基础本想以金鱼缸的水为观察材料,体

4、现生活化的科学课,结果看到的微生物很少,学生很失望。但又不能刻意培养鱼缸中的微生物。无奈,只好让学生观察老师准备的培养液。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比较丰富的微生物,我到水稻田里拔来了带根的稻草浸于水中,结果得到了较丰富的微生物,算是解决了观察的对象问题。但水中微生物的情况变化很快,需要经常培养。课前要多次镜检,选择合适的“水源”。可以说,这滴水是上好这节课的基础。2.用好“镜”是观察的保障在试教中发现,学生对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没有多大问题,但受光的影响比较大,经常因光路遮挡,影响观察的效果;同时,考虑到会场的光线或弱或杂,势必也会影响观察效果。为此,我给每台显微镜配了一盏LED小台灯,

5、并稍作处理。使用时将灯直接置于通光孔下作为光源,给学生的观察提供了方便。另外在教学进程中我预设了两个不同放大倍率的观察活动。试教中发现,学生会不自觉地切换物镜。为此我给每台显微镜只装了一个10倍的物镜。教学中先给学生提供5倍目镜,二次观察时再给学生提供16倍目镜。3.弃繁从简,减少观察干扰用显微镜观察物体通常先把标本放在载玻片上再盖上盖玻片,即制作临时装片。对于标本上盖盖玻片,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一是展开标本减小厚度利于调焦,二是避免高倍物镜因与标本直接接触而受污。试教中发现,水滴上盖上盖玻片会给学生的观察带来较多干扰。比如,学生很容易将盖玻片上杂物、斑点误以为是水滴中的物质

6、而真的要将盖玻片擦得很干净是很难的;再有,盖上盖玻片后这滴水铺开的面积大了,而镜头下微生物的量就相对少了。如果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很多微生物就随之而去,镜头下的微生物就更少了。再说初次观察水中浮游生物所用显微镜的倍数不用太高,用不了高倍物镜,所用10倍物镜是怎么也碰不到水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就不用盖玻片了。至于用脱脂棉纤维限制活动微生物,对刚会用显微镜的小学生来说,操作上有较大难度。而且,按照书本上先放棉纤维再滴水的方法很不容易成功。倒不如先滴水再放纤维、盖玻片。我想,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技能不是用两三节课就能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的。而本节课的重点是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到水中的微生

7、物。还是弃繁从简吧!4.遵循认知规律,了解微生物特征试教中体会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原先想把学生对动、植物生命特征的认识牵引到对微生物上来,让学生带着“猜想”再次观察,找微生物的相关生命特征。试教发现,这样硬着找“特征”不是学生观察到微生物后的认知需求,也就违背了其认知规律。课堂氛围显然很“冷”,学生发展不多。同时发现,学生对“这是些什么微生物”比较感兴趣。有了这个需求,学生就希望进一步看清微生物。在通过资料卡的不断比对中自然而然地关注到微生物的生命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