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若本《 杜工部集》 研究

吴若本《 杜工部集》 研究

ID:17559743

大小:7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03

吴若本《 杜工部集》 研究_第1页
吴若本《 杜工部集》 研究_第2页
吴若本《 杜工部集》 研究_第3页
吴若本《 杜工部集》 研究_第4页
吴若本《 杜工部集》 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若本《 杜工部集》 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吴若本《杜工部集》研究孙微王新芳(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内容提要:吴若本《杜工部集》是较早的杜集定本,清初钱谦益《钱注杜诗》曾以之为底本,然其原本已经佚失。洪业在《杜诗引得序》中对吴若本的真伪提出十点质疑,并最终认为吴若本并不存在,乃钱谦益伪造之本。此后张元济又提出,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的《宋本杜工部集》乃是吴若本。受其影响,洪业也改变了最初的观点,承认此本确为吴若本。不过这个观点经过此后学界的反复讨论,最终被确认是错误的。吴若本虽已散佚,但仍可从《钱注杜诗》中探寻其概貌。该本保存了南宋初年杜集编纂的原始面貌,具有珍贵的文献版本价值。关键词:吴若本《杜工部集》《宋本杜工

2、部集》洪业张元济吴若本杜集是历代杜诗注本中迄今为止最为神秘的本子,围绕其本的真伪、存佚、优劣等问题,学界曾展开过无数次激烈争论,然而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有必要对此本追根溯源,综合学界现有的成果和进展,再对其本进行必要的研究考证,以期厘清该本的真相。本文拟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本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一、吴若其人及吴若本的刊刻吴若,字季海,荆溪(今属江苏宜兴)人。《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二则云:“吴若,字秀海,相州(今河南安阳)人。以上舍释褐,官修职郎。文学优赡,议论慷慨,娶张邦昌侄女,尝劝张邦昌谏上皇花石事,邦昌不听,乃言于邦昌之妻(邓氏),妻骇然曰:‘吴郎风邪,何忽如此!’除太学

3、正,上书谓敏之救邦彦,乃是救蔡攸,其端可见矣。书闻,人人传观,上不欲拂邦彦、吴敏之意,故斥吴若,与合入差遣,即日出城,若欣然而去,颇为士林所惜。”此事亦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一。《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称“适有学官吴若上书得罪”,即指此事而言。《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一尚存吴若上书之文。又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于吴若《杜工部集后记》后注曰:“若,字幼海,钦宗朝除太学正,上书论李邦彦、吴敏奸邪,被斥。”陈亮《中兴遗传序》云:“其七曰直士,若陈东、欧阳澈、吴若。”可见吴若在当时颇以直节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一载,南宋渡江之初,吴若为迪功郎,以上言守江之策迁承奉郎。后为建康府通判,

4、《宋史·吕祉传》云:“(绍兴)三年,升直龙图阁、知建康府。祉到官,与通判府事吴若、安抚司准备差遣陈充共议,作《东南防守利便》三卷上之。”吕祉到任在绍兴三年(1133)九月。此前六月,建康府学校刊《杜工部集》二十卷成,吴若有《杜工部集后记》记其事云:“右杜集,建康府学所刻板也。初教授刘亘常今,当兵火瓦砾之余,便欲刻印文籍。得府帅端明李公行其言,继而枢密赵公不废其说。未几,赵公移帅江西,常今亦以病丐罢,属府倅吴公才德充,察推王訚伯言嗣成之。德充、伯言为求工外邑,付学正张巽、学录李鼎,要以必成。逾半年,教授寿朋耆朋来,乃克成焉。盖方督府宣帅鼎来,百工奔走趋命不暇,刀板在手,夺去者屡矣。一集之微

5、,更岁历十余君子始就。呜呼,事业之难兴如此。常今初得李端明本,以为善,又得抚属姚宽令威所传故吏部鲍钦止本,校足之。末得若本,以为无恨焉。凡称樊者,樊晃小集也;称晋者,开运二年官书也;称荆者,王介甫《四选》也;称宋者,宋景文也;称陈者,陈无己也;称刊及一作者,黄鲁直、晁以道诸本也。虽然,子美诗如五谷六牲,人皆知味,而鲜不为异馔所移者,故世之出异意、为异说以乱杜诗之真者甚多。此本虽未必皆得其真,然求不为异者也。他日有加是正者重刻之,此学者之所望也。”《后记》作于绍兴三年六月。据此,则所谓“吴若本”,实为数种杜集(包括王洙、王琪本)合校而成,其自称“若本”者,只是其中之一种耳,似宜称为“南宋建

6、康府学刻本”。二、吴若本真伪问题争议始末吴若本在明以前的诸家书目中都未见著录,直到明初方有刻本。邵章《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云:“北宋小字本,版心刊‘净芳亭’三字,绍兴中吴若本;曾见明初刊本,十二行,行二十字,板心有‘净芳亭’三字。”周采泉在《杜集书录》中指出,“邵章一则曰北宋本,再则曰明初本,误。编者初亦以为邵氏所见多,其言当可信;嗣见黄裳同志《古书的作伪》一文,始知‘净芳亭’为许宗鲁斋名,则邵氏所见仅为明刻小字本。”[1](P38)此本下落不明。此后明末清初著名的钱谦益《钱注杜诗》又自称以所谓“吴若本”为底本,沿袭了“吴若本”的杜诗排列和编年次序,并对其本做了一些删改。《钱注杜诗·注

7、杜略例》云:“杜集之传于世者,惟吴若本最为近古,他本不及也。题下及行间细字,诸本所谓公自注者多在焉,而别注亦错出其间。余稍以意为区别:其类于自者,用朱字;别注则用白字。从《本草》之例。若其字句异同,则一以吴本为主,间用他本参伍焉。”钱谦益同时人朱鹤龄、计东、钱曾都对吴若本言之凿凿。钱氏所据之吴若本,毁于绛云楼一炬,后人已不得见。其族孙钱曾《述古堂藏书目》卷二曾著录该本,乃宋本影抄,二十卷,四本。而吴若后记,朱鹤龄《杜工部集辑注》、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