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学案(教师版)

送别诗鉴赏学案(教师版)

ID:17615086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3

送别诗鉴赏学案(教师版)_第1页
送别诗鉴赏学案(教师版)_第2页
送别诗鉴赏学案(教师版)_第3页
送别诗鉴赏学案(教师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送别诗鉴赏学案(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送别诗鉴赏一、送别诗的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意象(柳树、芳草、瘦马、晚风、浊酒、笛声、远山等)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4.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修辞二、感受高考:1、(07江苏卷)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光》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2、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2、(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

3、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总结反思三、鉴赏训练:1、阅读唐诗,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

4、人肠。(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渺茫”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及效果?答:运用了设问、想像(虚写)的手法。友人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2、(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

5、,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3、(06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

6、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4、阅读唐诗,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

7、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        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4分)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