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细胞减少疾病138例病因分析.doc

全血细胞减少疾病138例病因分析.doc

ID:17634515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4

全血细胞减少疾病138例病因分析.doc_第1页
全血细胞减少疾病138例病因分析.doc_第2页
全血细胞减少疾病138例病因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全血细胞减少疾病138例病因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血细胞减少疾病138例病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病因。方法对138例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病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造血系统疾病99例,占71.7%;非造血系统疾病39例,占28.3%。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疾病以造血系统疾病为主,但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也可引起,需要临床医师重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各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减少漏诊及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关键词】血液疾病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全血细胞减少并非特发于某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所造成的一种周围血象的改变。它是指血液中有形成分: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正常范围,大部分是由造血系

2、统疾病引起,少部分则发生于非造血系统疾病。本组将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5月三年多中病历资料完整的138例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病因加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男77例,女61例,年龄3~80岁。1.2诊断标准(1)全血细胞减少诊断标准:连续2次以上检查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100×109/L;(2)造血及非造血系统疾病参照全国统一标准[1,2]。1.3方法按上述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从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至明确诊断逐一进行排查分析。2结果本组资料13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因

3、造血系统疾病引起99例(71.7%),其中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22例(15.9%),急性白血病18例(13.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9例(13.8%),巨幼细胞性贫血20例(14.5%),淋巴瘤6例(4.3%),多发性骨髓瘤5例(3.6%),恶性组织细胞病2例(1.4%),Evans综合征2例(1.4%),缺铁性贫血4例(2.9%),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1例(0.7%);非造血系统疾病39例(28.3%),其中包括急慢性肝病15例(10.9%):肝硬化11例(8.0%),慢性肝炎2例(1.4%),急性肝炎2例(1.4%),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2.0%);感染性

4、疾病10例(7.2%),其中骨髓象报告为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8例(5.8%),恶性肿瘤11例(8.0%):肝癌8例,胃癌2例,乳腺癌1例。3讨论3本组资料表明,许多造血系统疾病和非造血系统疾病均可以导致外周血全血细胞的减少,这种血全血细胞的减少可以作为疾病唯一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有时亦可以作为某种疾病的伴随症状,随病程进展而出现于疾病的各个阶段。但就其总的致病机理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骨髓造血机能衰竭。引起骨髓造血机能衰竭的原因从大体上可分为基因缺陷所致的造血干细胞的诱导缺陷及造血干细胞的破坏、骨髓间质的微循环衰竭、造血生长因子的生成或释放异常以及骨髓受

5、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毒素及体内的各种分泌的激素和药物对骨髓造血的直接抑制和骨髓结构的破坏。例如常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抗肿瘤类药物(如烷化剂、蒽环类、嘌呤类等)严重抑制骨髓导致外周血全血细胞的减少等疾病。恶性肿瘤细胞对骨髓造血组织的破坏及其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对造血的抑制也可造成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衰竭。(2)骨髓无效造血。指骨髓前体细胞的成熟存在缺陷,虽然骨髓中前体细胞和早期祖细胞的增殖一般正常或增加,但发生凋亡的晚期前体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还是不能获得足够的成熟细胞,常见的伴随血细胞形态学特点是病态造血,如MDS。(3)骨髓细胞的异常克隆增生抑制了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导致正

6、常细胞增生受抑。多见于克隆性髓细胞疾病和非髓细胞疾病。威廉姆斯血液学[3]按照细胞的去分化能力和疾病的进展速度将克隆性髓细胞疾病分为四类:①微小偏差的克隆性髓细胞疾病(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增高);②中度偏差的克隆性髓细胞疾病(骨髓中存在低比例白血病性原始细胞);③中度重度偏差的克隆性髓细胞疾病(骨髓中存在中等比例白血病性原始细胞);④重度偏差的克隆性髓细胞疾病(骨髓中持续存在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将MDS也归为克隆性髓细胞疾病的微小偏差或中度偏差的克隆性髓细胞疾病。克隆性髓细胞疾病表现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克隆性非髓细胞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恶性

7、组织细胞病等。(4)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全血减少。临床上常见的是由于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所致的严重缺铁性贫血,由于叶酸或钴铵素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5)某种原因导致的血细胞破坏。按其破坏的场所可分为髓内和髓外。①发生于髓内的血细胞破坏。破坏活动机制与免疫调节的失控相关。特别是对造血系统的负调控亢进,抑制血细胞生成或破坏不同阶段的血细胞,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感染性疾病中由于病原体对淋巴细胞的过度激活,从而导致免疫损伤,使得炎症性细胞因子释放,刺激组织细胞和吞噬细胞增多,导致骨髓内造血细胞被破坏,最终出现外周全血

8、细胞减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