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

ID:17681607

大小:6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4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_第1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_第2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_第3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_第4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重庆一中高2013级高三上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卷2012.9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魏晋南北朝佛教大发展,佛教徒结跏玖和垂脚坐,在我国寺院中广泛流传。法显《佛国记》说:“菩萨入中,西向跏玖坐,心念若我成道,当有神念。”所谓跏跌,为佛教徒坐禅的一种姿势,即交叠左右脚于左右股坐,脚面朝上。实际上,佛教徒的坐法,有各种姿势。在河北邺城附近发掘的汉白玉刻佛造像中的临河佛4:通高35.3厘米,宽19.2厘米,该佛盘右膝坐在平方坐上,左小腿和脚下垂踏地,作思维像.这类佛像的坐法,为结枷欢和垂脚坐二者的结合.唐初僧人义净

2、在《食坐小床》中,反对当时僧人在“大床上枷坐食”时指出:第一,“西方僧众将食之时,必须人人净洗手足,各各别踞小床”.当佛教传入中国初期,“僧食悉皆踞坐”,即中国僧人吃饭垂脚坐,完全与西方僧人同;第二,西方僧人坐的小床,“床可高七寸,方才一尺”。“东夏(指我国)诸寺,床高二尺以上,此则原不合坐,坐有床高之过,时众如此,欲如之何!”这里告诉我们,佛教初传入我国时,僧人垂脚坐小床吃饭.义净虽然认为唐初的“跏坐食”是从晋代开始的,此点无须深究,因为佛教和菩萨有垂脚坐的,而各寺院又普遍使用高足小床,垂脚坐小床吃饭势必存在。实际上,南朝僧人便是49ffA食”,即垂脚坐小床吃饭。由于佛教徒的坐法

3、,同我国跪坐礼俗相悖,从而在南朝的反佛斗争中,曾引起了一场维护跪坐,反对蹲踞和踞坐的争论。南朝宋范泰《论沙门踞食表》云:“禅师初至,诣阀求通,欲以胡床入踞,理不可开,故不许其进。”此表讲佛教徒求见皇帝时,欲垂脚坐小床,这是儒家礼教不允许的,故未获允.南齐顾欢《夷夏论》指责佛教徒说:“擎聪努折,侯甸之恭;孤礴狗*,荒流之肃。”他认为跪坐跪拜乃人臣之礼,痛骂蹲踞坐乃边荒少数民族落后习俗.袁桑伪托道人通公为佛教徒辩解说:“西域诸记,佛经之说,俗以膝行为礼,不慕蹲坐为恭,道以三绕为虔,不尚踞傲为肃。”衰桑的反驳,不敢正面承认佛教徒蹲踞坐,只说他们并不崇尚礴踞坐,这是无视事实的诡辫。这场辫论

4、只表明汉人传统跪坐礼俗处在急剧变化中,而对于维护汉人跪坐不会起多大作用.因为当时从皇室、高门到一般人家,从各级官僚到普通百姓,无论男女都有信佛的.结枷玖和垂脚坐,加之胡床踞坐的流行,清谈名士和隐者们遗弃礼俗跪坐,各少数民族箕踞坐对汉人的影响,尽管魏晋南北朝汉人在庄严场合跪坐基本上仍占主流,但汉人由跪坐向垂脚坐的发展,已是一股无法杭拒的潮流。(朱大渭《中古汉人由跪坐到垂脚高坐》有删改)1.下列各项关于“结跏跌”和“垂脚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魏晋南北朝佛教大发展,当时“结跏跃”和“垂脚坐”在我国寺院中已广泛流传。B.在河北邺城附近发掘的汉白玉刻佛造像中的临河佛4的坐法,说明佛教徒

5、的坐法,并不只限于“结枷跌”和“垂脚坐”两种。C.唐初僧人义净在《食坐小床》认为,佛教初传入我国时,僧人垂脚坐小床吃饭。D.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出现了“结咖跌”和“垂脚坐”,但跪坐仍是主流。2.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结枷跌,是佛教徒坐禅的一种姿势,即交叠左右脚于左右股坐,脚面朝上。B.从佛教造像和寺庙的高足小床的广泛使用看,义净关于唐初的“坐食”始于晋代的看法,是正确的。·9·C.佛教徒的坐法,是我国传统儒家礼教所不容许的,所以在南朝引起了一场反对反对蹲踞和踞坐的争论。D.南齐顾欢《夷夏论》指责佛教徒的坐法,称其为“狐蹲狗踞”,是边荒少数民族落后习俗。3.根据原文信

6、息,下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初僧人义净在《食坐小床》中,指出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中国僧人坐法与西方僧人相同;同时,又指出了中国寺庙坐具的不合理。B.在关于佛教徒“坐法”的辩论中,反对的一方取得了胜利,从而很好地维护了汉人的跪坐礼俗。C.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人传统跪坐礼俗的急剧变化,与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衰微有关系。D.汉人由跪坐向垂脚坐的发展趋势的形成,与这一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也有关系。二、文言诗文阅读(31幻份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污者王承福传污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

7、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馒衣食。徐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污之佣以偿之;有徐,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背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馒以瘩。夫镬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