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七册教案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

ID:17698400

大小:216.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9-04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_第1页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_第2页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_第3页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_第4页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册第一课《水乡》教学目标: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重、难点:感受水乡特色,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多媒体手段:教学平台、教学光碟、钢琴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手段及方式后记1导入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设问:(1)谁到过杭州游玩?(2)谁到过茶

2、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学生互相交流,说说杭州的风景、所见所闻。引导学生,从风景入手,提起学生的兴趣。反思:让学生模仿采茶的动作来体验歌曲更加的生动,学生喜欢。2、新课学习1、欣赏:《采茶舞曲》设问:(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2、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风格。学生回答:听过(没听过)歌曲讲述采茶的情景以及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根据歌词的内容学习采茶的动作。学生自由模仿、表演。初次聆听歌曲,留下初步的印象。让学

3、生自己先谈谈对歌曲的感受,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动作表演,模仿采茶能让学生形象的体验采茶的过程、方法,也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歌曲的情绪与风格。3.复听《采茶舞曲》4.表演歌曲。学生边听边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3总结水乡的另一景色。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手段及方式后记1导入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播放菱角的图片。学生自己讨论,说

4、说自己所吃过的菱角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自己说说所见过吃过的东西,学生有兴趣。教师补充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反思:打击乐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节奏。2、新课学习1、聆听歌曲《采茶舞曲》2.教师范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3.听唱、学唱曲调3.学生为歌曲加入伴奏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学生聆听流畅的旋律,有力度起伏。学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自然的演唱。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

5、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学生分小组讨论;(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3总结水乡的另一景色。第三课时: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手段及方式后记1导入.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学生发挥想象,柳树的叶子长长的,弯弯的。二声部对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多练习。2、新课学习1、聆听录音范唱。

6、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歌曲描述了什么情景呢?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学生聆听,合唱。两个声部。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学生回忆学过的歌曲与节奏。学生模仿蝉的叫声“知.了”引导学生从旋律与歌词内容中感受歌曲的美。(2)“·”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3.再听录音范唱。4.先

7、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5.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6.学唱第二声部。学生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节奏相同。学生跟着旋律拍打节奏。(1)听录音范唱,找准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2)注意第二声部“啦啦啦”的情绪(3)学习顿音记号“”。(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模仿知了的叫声来掌握附点音符,更加的形象,也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学生可以很自然的准确的演唱附点音符的节奏。学唱歌曲先分清两个声部各自的旋律

8、。找准二声部进入的位置。并注意节奏与情绪。引导学生想象歌词所表现的场景。二声部合唱请学生一定注意节奏,同时注意两个声部的配合以及力度。培养学生的耳朵、合作能力。7.二声部合唱。3总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第七册第二课教学目标:1.《中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