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批评笔记

清代文学批评笔记

ID:17699667

大小:4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04

清代文学批评笔记_第1页
清代文学批评笔记_第2页
清代文学批评笔记_第3页
清代文学批评笔记_第4页
清代文学批评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文学批评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代诗歌批评清代诗坛繁荣,遗民诗人的创作与思想非常繁富。清初主要是三个流派:云间派(几复社后劲)、虞山派(钱谦益)、娄东派(“太仓派”,吴伟业),清初三大思想家(黄、顾、王)是清初思想的主导。主要的风潮是复古,求学殖,求情实。一、钱谦益与吴伟业钱谦益:第一个对明代诗歌进行总结的人,有《列朝诗集》、《列朝诗集小传》、《钱注杜诗》等著名。对明代诗歌进行总结,否定前后七子拟古(当然也否定了闽派和云间派),稍微认可“性灵派”的独抒性灵,认为茶陵派李东阳的主张是最好的。散文方面肯定“唐宋派”。钱谦益继承晚明汤显祖、归有光的“原本六经”主张,是清初第

2、一个提倡“汲古返经”的诗人。反对俗学和明代的空疏心性等。吴伟业:作为娄东派的代表人,吴伟业以《圆圆曲》享名,并形成“梅村体”,吴伟业一派的创作继承又扬弃云间派,虽然主唐主情,但是更多提倡刚健和高深宏雅等,故独成一格。二、清初三大家黄宗羲:主要思想是主理,大儒家学者,人称梨洲先生,有《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等。黄宗羲批判明代文学在“场屋之间”,穷经寻理而空言治国,主张文风变革。1、主张诗言志,成“阳气”之文,“变风变雅”要温柔敦厚,但是也要有强烈的情感在内。2、主张“文之美恶,视道离合”3、提倡诗言“万古之性情”,温柔敦厚,诗与天地合,

3、不可放纵个性和情欲。顾炎武:顾炎武思想主用,文须有益于天下,性格刚直,“归奇顾怪”,人称亭林先生,有《日知录》、《乙西四论》、《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将述经、用世、撰文三者结合,主张明道救人。1、文须有益于天下。顾炎武是早起经世济用的提倡者,认为文须有益,即“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等。2、文贵真,“镜情伪,屏盗言”3、在《音学五书》和《日知录》中提到“不以韵害意”等有关于诗歌格律方面的观点,是重点。王夫之:王夫之,人称船山先生,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最多,主要思想是主情。有《姜斋诗话》、《楚辞通释》、《古近体诗评选》等多种文学著作,其诗词作品甚多。

4、1、陶冶性情,别有风旨。提倡诗歌的神韵。2、情景互生。3、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思想继承与发展:孟子“以意逆志”董仲舒“诗无达诂”白居易“发此意彼”刘辰翁“各随所得”谭献“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三、清中诗论清中叶(乾隆朝),政治和平而多文字狱,故诗歌的创作比较主张平和、温柔,而诗坛的情况是宗唐和宗宋平分秋色,都是呼声很高的。吴之振的《宋诗钞》盛极一时,乾隆朝钦定苏陆诗,可见一斑。王士祯:王渔洋,夫早年以秋柳、秦淮诗出名者也。诗风屡变,后继钱谦益成为诗坛的领袖,有“南朱北王”。选编《唐贤三昧集》,有《仿元遗

5、山论诗绝句》。王士祯主要的诗论是提倡“神韵说”,“神韵说”主要源自南朝“超形传神”一派画论,兼庄、禅之妙,司空图、严羽等论诗已经常言神韵。王士祯论诗主要提倡宗唐,兼宋元和古诗,“神韵说”是源自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神韵就是自然天真,还要清远冲淡、含蓄等。有广义和狭义,狭义上是要刻意神韵,广义上说是不能刻意神韵。叶燮《原诗》:是比较全面、综合性强的诗论,主张诗歌因时而变,诗歌要学古,又要根据时代需求而变革,创新和复古是相辅相成的,互相转化的,是非常具有历史眼光的诗论立场。1、提出:源流、正变、沿革、因创。认为这些因素决定了诗歌的流

6、变方向与方式,肯定正的引导作用,也肯定变的动力作用。诗歌的发展到一个阶段(宋代)又会回到原点,循环发展,是禅学的“相续相禅”观点。2、理、事、情;才、胆、识、力前者为外界事物的归类,后者为人的主观能力的归类。把诗歌的学习等归纳了大类。3、认为事物的两端会互相转化,互相影响,任何一个事物也不能够仅仅说一个方面,提出“诗无一格”的诗歌评论说。沈德潜:清乾隆年间官至礼部侍郎,死后封太子太师,谥“文悫”,盛极一时。乾隆朝鼓吹温柔敦厚之诗教,修《四库全书》,沈德潜为皇帝御用文人,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诗学从叶燮,又有自己的很多新变和发展。存诗2300

7、多首,有《说诗晬语》、《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著作颇丰。主要诗论是“格调说”。(明代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认为“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声”,即为格调。格调说重视诗歌中的字眼和声调,当然也提倡含蕴。)1、以李白、杜甫的格调为宗1、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2、主张比兴和情韵清代中期,学宋诗的人很多,比如黄宗羲、吴之振、査慎行等人都开始喜欢宋诗,到厉鹗集大成。厉鹗:是浙诗派代表人,诗学宗宋而词学继承浙西学派,诗学主张是“学”、“清”、“寒”。厉鹗的主张主要是对抗“格调说”的,但是走的比较偏,导致他的词作趋于空

8、灵冷落。袁枚:随园老人袁枚,标举“性灵”。主要是针对各家的缺点而提出“性灵”(不片面宗唐,各种体制兼容并包,不呆板服从诗教,言己胸中之言,便是诗歌。)袁枚批判“格调说”太拘泥格律;批判“神韵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