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和他的抒情诗

普希金和他的抒情诗

ID:17703475

大小:86.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9-04

普希金和他的抒情诗_第1页
普希金和他的抒情诗_第2页
普希金和他的抒情诗_第3页
普希金和他的抒情诗_第4页
普希金和他的抒情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希金和他的抒情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普希金和他的抒情诗一、开场白: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这首著名的短诗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于1825年的作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该诗是题在П.Α.奥西波娃的女儿Е.Н.(姬姬).渥尔夫(1809—1883)的纪念册上的。今年是这位伟大诗人诞辰205周年,逝世167周年的日子,作为普希金抒情诗的爱好者,今天在这里作此讲

2、座聊表对这位诗人的崇敬和缅怀之情。二、诗人生平和创作: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С.Пушкин1799—1837)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在俄国解放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①(①高尔基著、缪灵珠译:《俄国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第177页。)普希金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他小时候被交给奴隶出身的奶妈照料,经常

3、听奶妈讲民间故事和传说,从小就受到民间口头创作的熏陶。1811年,他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受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并和十二月党人接近。普希金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写诗。他一生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青年时代,他为反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并受十二月党人的思想影响,写了不少反对专制暴政、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如《自由颂》(1817)、《童话》(1818)、《致恰达耶夫》(1818)、《致普柳斯科娃》(1818)、《乡村》(1819)等,都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反映了十二月党人的革

4、命理想和决心。在《致普柳斯科娃》一诗中,作者写道:我只愿意歌颂自由,只向自由奉献诗篇;我诞生到世上,不是为了用羞怯的竖琴讨取帝王的欢心。在《自由颂》中,诗人则以极大的仇恨谴责暴君:你专制独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宝座!我以严峻和欢乐的眼光,看待你的覆灭,你儿孙的死亡。普希金的政治诗当时在进步的贵族青年中间广泛流传,对解放运动起了促进作用,引起了沙皇的惊恐。亚历山大一世曾愤恨地说:“he"governingforthepeople","Nomattertheinterestsofthemasses"con

5、ceptunder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ecificworktreatswiththedeployment,afewleadingcadrescomplainthatworkistoocomplicated,toomuchresponsibility,thepressureistoolarge,toomuchemphasisonthedifficultyofthework.Forexample,noncoalmine应该把普希金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他弄得俄罗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

6、所有青年都在背诵这些诗。”由于皇村学校一些教师的说情,诗人才免于流放西伯利亚,而被放逐到南俄。从1820年起,他在那里度过了四年放逐的生活。在南俄期间,他同十二月党人的联系更加密切,结识了“南社”的领导人彼斯杰尔,参加了他们的秘密集会,并写了号召反对农奴制、杀死暴君的著名诗篇《短剑》(1821)。此外,还写了不少浪漫主义的抒情诗,如《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和一组叙事长诗:《高加索俘虏》(1822)、《强盗兄弟》(1822)、《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又译为《巴奇萨拉的喷泉》或《致巴奇萨

7、拉宫的喷泉》1824)、《茨冈》(1824)。这些诗篇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情绪,充满着对上流社会的愤懑和对纯朴的山民、茨冈人的同情。长诗《茨冈》是诗人过渡到现实主义创作以前的最后一部浪漫主义叙事诗。它写的是贵族青年阿乐哥同城市“文明”社会发生冲突,因“衙门里要捉他”而出走;到了茨冈游牧人群中间,和他们一起流浪,并同茨冈姑娘真妃儿结为夫妻。但两年后,却发生了阿乐哥和茨冈人的新冲突。他发现真妃儿另有新欢,于是怀着报复心理杀害了真妃儿和她的情人。阿乐哥由于这种凶残的行径,

8、遭到茨冈人的唾弃,孤零零地留在草原上。长诗大量描写了茨冈人的生活,表现的却是俄国贵族青年寻找出路的主题。诗的前半部描写阿乐哥对城市社会的厌恶,“回到自然”,在茨冈游牧群中自由自在地过日子。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情调把茨冈人的生活理想化,用以对照城市文明的虚伪,增强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力量,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惯用的方法。但诗人也揭示,一个贵族阶级的知识分子想脱离本阶级,摆脱本阶级的传统影响,同以劳动为生活基础的普通人融为一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