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胆汁反流的临床探讨

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胆汁反流的临床探讨

ID:17709250

大小:15.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4

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胆汁反流的临床探讨_第1页
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胆汁反流的临床探讨_第2页
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胆汁反流的临床探讨_第3页
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胆汁反流的临床探讨_第4页
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胆汁反流的临床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胆汁反流的临床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胆汁反流的临床探讨作者:陈乾安陈哉考王雪云【关键词】感染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恶性淋巴瘤的关系密切[1],但其与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关系不清晰,作者3年来对本院消化内科198例残胃作HP检测探讨,以了解残胃的HP感染状况与手术方式、胆汁反流、残胃病变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003年2月至XX年3月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残胃患者198例,男145例,女53例;年龄28~78岁,平均岁。行毕Ⅰ式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分别为82例和116例;手术时间8个月~19年,平均年;手术原因:消化性溃疡5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

2、度不典型增生18例,胃及贲门癌123例;残胃胃镜及病理诊断:残胃炎146例,残胃溃疡39例,残胃癌13例。方法  采用日本富士能EG-450HR型和EG-450HR5型电子胃镜检查,全部患者于胃镜检查前2周内不服用抗生素、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术中注意残胃胆汁反流情况,并于吻合口及残胃粘膜取活检组织4~6块,做病理及HP检测,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和改良Giemsa染色法,二者均为阳性者判定为HP感染。残胃腔内可见大量胆汁,吻合口明显红肿,呈牛肉红色为胆汁反流[2]。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经χ2检验。  2结果198例残胃共检出HP阳性56例,检出率为%。毕Ⅰ式和毕Ⅱ式术

3、后残胃HP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残胃伴胆汁反流和不伴胆汁反流HP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残胃病变与HP感染情况,残胃炎、残胃溃疡、残胃癌HP阳性率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表1毕Ⅰ式和毕Ⅱ式术后残胃HP阳性率表2残胃伴胆汁和不伴胆汁反流HP感染情况表3残胃病变与HP感染情况  3讨论HP是定居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微需氧革兰阴性螺杆状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的最主要病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于1994年正式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自然人群感染率达40%~70%[3],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HP感染率各家报道不一,一般在25%

4、~71%[4,5]。本组残胃HP感染率为%,与相关报道相符;较自然人群低,其可能原因有:手术切除了HP的主要定植部位—胃窦,同时手术切除时清除了术前就已存在于胃内的部分HP;胃大部分切除后,胃内环境、生理、胃动力发生改变;术后胆汁反流,胃内pH值升高,不利于HP定植;部分患者曾进行过根除HP治疗。术后残胃伴胆汁反流者HP感染率较不伴胆汁反流的HP感染率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文献报道相似,分析原因:(1)胆汁反流使胃内pH值升高不利于HP生存;(2)胆汁反流不仅损伤胃粘膜,而且会损伤HP细胞膜;(3)胆汁酸可抑制HP生长。同时作者注意到毕Ⅰ式术后残胃HP感染率高于毕Ⅱ式

5、术后残胃HP感染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这可能与毕Ⅰ式术后残胃更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状态,发生胆汁反流的可能性较小有关[6]。统计发现,残胃炎、残胃溃疡、残胃癌的HP感染率分别为%、%、%,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HP感染可加重残胃炎症程度,促进溃疡形成或复发,长久持续存在的HP感染可使残胃粘膜严重萎缩、肠化,直至癌变[7]。因此,对合并HP感染的残胃患者,应行HP根除治疗,以减少残胃癌的发生。【参考文献】  1RinoY,ImadaT,KabaraT,etal.HowtoeradicatehelicobacterPyloriusingamoxicillinandom

6、eprazoleintheremmantstomach.Hepatogastroenterology,003,0(54):2267~2269.  李益农,陆星华,主编.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9.  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NagahataY,KawakitaN,AzumiY,etal.EtiologicalinrolvementofHelicobacterpyloriin“reflux”gastritisaftergastrectomy.AmJGastroentorol,1996,1:2130~2134.  丁士刚,熊文坚,林三仁

7、,等.残胃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的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296~297.  KatoT,MotoyamaH,AkiyamaN.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ingastricremnantcanceraftergastrectomy.NipponKinsho,003,61:30~35.  林三仁.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进展.中华消化杂志,1997,17:249~2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