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狂人日记》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

浅谈《狂人日记》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

ID:17718866

大小:16.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5

浅谈《狂人日记》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_第1页
浅谈《狂人日记》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_第2页
浅谈《狂人日记》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_第3页
浅谈《狂人日记》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狂人日记》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狂人日记》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  一、国民性与《狂人日记》的国民性批判  鲁迅笔下的国民性,又可以称之为“国民的劣根性”,在鲁迅的作品中,从祥林嫂到阿Q,从华老栓到“狂人”,鲁迅通过社会普通人物的所行所为深刻的表现出国民的劣根性。鲁迅将国民的劣根性归结为存在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奴性,这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在时代背景下所具有的典型性格,也是最令鲁迅深恶痛绝、痛心疾首的。在总结亲身经历和反思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鲁迅尖锐地指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几千年来,中国人在“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中循环往复,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历史根源,导致了国民劣根性的最终

2、形成。  对于国民性劣根性的批判,同一时期已有很多作家展开,如钱玄同在与鲁迅关于铁屋的谈话中,已经表露出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反思。在谈话中,钱玄同说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到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对此鲁迅反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对于国民性批判的目的是寻找一条能够唤醒国民意识的途径,改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现实状况。因此,鲁迅自提出“改造国民性”开始,便始终不渝

3、的把“揭发弱点”和“攻打病根”这两项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鲁迅认为,在中国长久以来所实行的封建专制制度是造成国民劣根性的根源,通过《狂人日记》,鲁迅深刻地揭露了延续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虚伪残暴以及寄生在其身上的封建制文化礼教的吃人本质,反思了腐朽的道德规范对人性的压抑、扭曲以及扼杀。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这种“吃人”的规范压抑下国民灵魂的惨状。可以说,《狂人日记》是鲁迅最直接,最深入,最现实的揭露国民劣根性和对这一劣根性进行批判的力作。  二、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入反思  鲁迅是一个思考者,因而在作品中无一例外的表现出了对于现实问题的自我反思,《狂人日记》更是体现表达了这一情况。《狂

4、人日记》以十三个长短不一的日记章节刻画了一个觉醒和反抗的“狂人”形象,一方面揭露封建文化和礼教对于国人的摧残,另一方面在结尾部分强烈呼唤“救救孩子”,鲁迅以其敏锐的目光和决绝的态度,彻底的与封建礼教决裂,在《狂人日记》中,鲁迅抛弃了文艺论方法,站在一名批判者的立场上为广大读者层层剥开国民的灵魂,深刻地表达了中国新文化觉醒者们在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痛苦的心路历程,对当时国民的劣根性有了一个直白的表现。  探寻中国国民性的根源应当从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入手。中国的封建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类文化构成,简称“三教”。再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儒、释、道相互补充,彼此协调,一同组成了中国封建传统文

5、化的根基,并随之成为所有统治者对民众实行精神压迫及奴役的工具。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的厨房”。由此能够看出,鲁迅实际已经确信国民不愿觉悟,无法觉悟的根本原因来自于中国一直以来尚之为荣的那些“文明”。即使在《狂人日记》中,“我”作为一个觉醒者,仍然不能摆脱封建文化和礼教的束缚和控制,这一点从文章开头“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一话便能看出。虽然认识到了“吃人”的社会本质,但最终仍不免于与“吃人”社会为伍。鲁迅在文中提及此处,看似无意之作,实则包含了内心既痛苦又有所嘲讽的观点。同样作为一名觉醒了的知识分子,鲁迅在“狂人”的形象之中也寄托

6、了自己的感慨,从希望到失望,鲁迅也试图通过《狂人日记》为自己寻找出一条合理的行进之路。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强调所谓的“道德”,各种圣人所言已将道德的领域拓展涵盖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部。君臣、父子、夫妻、亲友、同窗、同僚,所有的社会关系似乎都已在道德约束的范畴之中,因此,国人在世界面前,时常自诩道德第一。但是,这“第一”的之中,鲁迅却以其冷峻的目光和尖锐的视角发现了虚伪与非人化,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强烈的表达出扫除一切封建思想因素的愿望,以此彻底的改变国人的劣根性,树立起新的、现代化的社会理念,鲁迅在作品中说道:“我们看这些东西,倒并不觉得于中国怎样有害,又何必这样决绝地抛弃呢?是的

7、,然而古老东西的可怕就在于这里。倘使我们觉得有害,我们便能警戒了,正因为并不觉得有害,我们这才总是觉不出这致死的毛病来,因为这是‘软刀子’”。不将这“软刀子”祛除,就无法彻底的改变中国的国民性。就像《狂人日记》的主人公一样,纵使已经觉醒,已经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但最终却又毅然的走上了封建的道路,稀里糊涂的“补缺做官“去了。  鲁迅对国民性的反思引发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不仅是《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