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邓小平理论中的生产力发展论

浅析邓小平理论中的生产力发展论

ID:17758115

大小:17.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5

浅析邓小平理论中的生产力发展论_第1页
浅析邓小平理论中的生产力发展论_第2页
浅析邓小平理论中的生产力发展论_第3页
浅析邓小平理论中的生产力发展论_第4页
浅析邓小平理论中的生产力发展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邓小平理论中的生产力发展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邓小平理论中的生产力发展论  【摘要】本文拟澄清对邓小平生产力发展论产生的某些片面认识,指出生产力发展论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提出具有传承性与鲜明的时代性;邓小平虽然强调生产力的发展,但并没有忽视与其他社会目标的协调、同步推进;指出共同富裕关乎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应当及时解决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生产力发展;时代性;协调性;同步性    邓小平依据唯物史观与我国现实,将生产力发展问题纳入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之

2、一。在理解这一理论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反思对其产生的某些片面认识。为此,我们有必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较为全面地看待生产力发展问题。  一、邓小平生产力发展论的提出具有传承性与鲜明的时代性  邓小平十分注重发展生产力,但他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并非偶然,这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贯立场。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

3、力总量。”后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也有过类似的表述。不过,虽然不是新发现,但邓小平把生产力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构成,并据此提出利用市场经济等手段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些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JP2]除了理论上的传承性之外,邓小平强调生产力的发展也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早在文革后期,邓小平就清醒地认识到了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的现状,尽管那时阶级斗争还未结束,但他本着对国家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反驳“抓革命保险,抓生产危险”的论调,并大胆提出“今年是第四个

4、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生产再搞不好,势必影响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我们必须预见到这种形势,认真抓这个问题。”后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他又强调“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1980年,他又专门撰写了《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一文,对生产力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自此,生产力发展问题经常出现在他的论述中,直到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最终确立。[JP]  二

5、、邓小平虽然强调生产力的发展,但并没有忽视与其他社会目标的协调、同步推进  尽管邓小平十分注重发展生产力,但是否能像有的学者理解的那样占据了“长期排他性”的优先发展地位值得商榷。  首先,邓小平的确曾经对发展生产力与实现社会主义其它目标作出过战略上的先后安排,但这种安排并不应妨碍它们在“现实层面”的协调与同步。例如,他在《一心一意搞建设》中曾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完全消灭贫穷。所以,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

6、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社会主义怎么能战胜资本主义?到了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经济高度发展了,物资极大丰富了,才能做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对于这段表述我们可作以下理解:邓小平强调生产力发展在“阶段上的优先性”是基于当时生产力较为落后的现实提出的,它与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理想的对应、划分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就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步骤”而言,他却用了“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的表述,表现了它们与生产力发展的协调性与同步性。因此,不应将“发

7、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步骤”作出较为明显的阶段划分,这样容易混淆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可能导致片面发展。  其次,邓小平在强调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经常不忘谈及其他社会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中他强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当然,对“同步性”最为著名的表述还是他《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的概括

8、:在总结社会主义本质时,他谈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这个概括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表述这几个部分时并未用句号断句,说明了他认为这些目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协调性、同步性。又如,在谈到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时,他认为应依据“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段表述中,他同样用了逗号分隔,显示了同步性的要求。由此可见,邓小平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并不能与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