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经典教案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

ID:17806692

大小:45.06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9-06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_第1页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_第2页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_第3页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_第4页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经典教案  《荷塘月色》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下面是《荷塘月色》经典教案,欢迎阅读。荷塘月色经典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眼,理解课文的主旨。  2.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

2、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  参阅书目:《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0年版)  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登陆了《高中语文课改网》,和123课件站,利用百度收集了图片和课文美读。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  教学要点:介绍背景知识,结合美读,初步感知课文。  (打开课件,播放幻灯片1)  一、导语:(播放幻灯片2)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的“自清”二字改名“朱自  清”字“佩弦”。他是著名的散文家、

3、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初中时,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毛主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的散文秀丽朴素,我们通过学习《荷塘月色》一起体会一下。  二、背景介绍:(播放幻灯片3)  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这样的社会,作者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是自然而然的。《荷塘月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三、初步感知课文(播放幻灯片4)  1.打开课件,欣赏配乐朗诵的课文,要求

4、学生听清字音,结合画面进入情景,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文章的大致结构。  2.提问: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课文分为几部分?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本文的文眼。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播放幻灯片5)  简要分析: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是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是一个圆形;  从外结构看,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播放幻灯片6)  感情变化是:“心里颇

5、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的喜悦”。这从景物描写中也能看出。(播放幻灯片7)  3.由课题可以知道,本文属于写景散文,所写之景即“荷塘”和“月色”,课文那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明确:4、5、6段。  4.布置作业:熟读4、5、6段,试着圈点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景,  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行踪: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  情绪的变化:不宁静淡淡的喜悦超脱不宁静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本

6、节课主要完成课文4、5、6段的阅读鉴赏。通过揣摩“景语”,弄清文章的写景特点。  一、导入:鉴赏、分析课文4、5、6段的景物描写部分  (一)阅读鉴赏第四段  1.指名一个学生朗读  2.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什么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3.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明确:(第1组)荷叶:“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用田田写出了叶子之多;“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

7、其动态美。(播放幻灯片8)  (第2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播放幻灯片9)  (第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