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优秀经典教案

《荷塘月色》优秀经典教案

ID:46757077

大小:33.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荷塘月色》优秀经典教案_第1页
《荷塘月色》优秀经典教案_第2页
《荷塘月色》优秀经典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优秀经典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手法,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2、过程与方法方面:理清全文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3、情感与态度方面: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教学重点  :一是领会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特点二是理解本文中的“月”与“荷”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载体。教学难点:体会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理解作者的深层思想教学程序:课前准备:《荷塘月色》朗读带和一些舒缓的音乐;并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和作者,制成ppt,做好课上展示的准备。课时安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使学生逐渐理解文章的中心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2分钟)同学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做什么呢?听音乐,音乐可以拨动心弦,而有的音乐可以使心灵宁静,不错的选择;k歌,拉两个好友到ktv狂吼一阵,一切烦恼都没了。二、检查预习,了解时代背景(6分钟)请2-3名学生上台介绍作者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我再从作者的人格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高洁的品格方面出发进行补充。三、朗读(10分)1、播放朗读录音,使学生能够

3、入境,欣赏美感,体味感情(要求学生标出自己读得不准的字音和自然段的序号)2、教师指导朗读3、齐读重点段落,在朗读中体味情感,品味语言这样学生有了可遵循的方法,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四、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配乐默读,通过情景式阅读,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意境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2、设置以下两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逐渐理清文章结构A、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第一句

4、,是全文的题眼。B、画出描写作者行踪和心情的句子。明确: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针对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本文的结构,并绘制双线索环形结构,最后我点出这一结构的特色是:内、外结构呈圆形,浑然天成。这样既培养学

5、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此结构的认识。3、分组讨论(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讨论下面三个问题,最后请每组代表分别回答)(10分)A、为什么“心里不宁静”的作者要“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B、为什么认为月色“恰到好处”?C、为什么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明确A:作者的行踪与他的情感紧密相连:正因为在家里“心里不宁静”,所以要走出家门追求宁静,可谓缘情写景;明确B:而荷塘一派素淡朦胧,宁静幽寂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的确是“恰倒好处”,与作者的心境吻合,这幽

6、静宁谧的境界正是作者的追求,于是他要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摆脱不宁静,得到安宁,此乃寄情于景;明确C:宁静只是片刻,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让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热闹与美丽,怀乡的惆怅让作者走出宁静,回到家中,是谓触景生情。形与意有机结合,是典型的情景交融,构成了朦胧优美的意境,让作者产生美的感受,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由此可见,美是心物婚媾后的产物。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并给出合理的解释,然后引导学生将三个问题联系起来,理解当时的景色如何吻合了作者的心境,作者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4、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问题A

7、、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者?B、第三段中“平常的自己”指什么?“另一个世界”又指什么明确A: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五四”以后,革命斗争深入 ,原来曾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阶层也发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清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

8、了。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先前曾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他还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顾虑着“ 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生活。”作者只是想用超然尘世的中和主义来排遣解脱自己的不安和彷徨。本文可以说是朱自清付诸行动的艺术表现。明确B:不自由。白天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