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观题训练

高考历史主观题训练

ID:17809848

大小: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6

高考历史主观题训练_第1页
高考历史主观题训练_第2页
高考历史主观题训练_第3页
高考历史主观题训练_第4页
高考历史主观题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主观题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安中学2014届高三区期末考试备考资料2014.1命题特点: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充分体现命题者的意志,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新名词、新思维、新观念、新观点题:命题者喜欢出一些新名词或与教材观点不一致的题。遇到此类题,千万不要害怕,抓住时间,大胆回答,就可以得分。例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启蒙思想。例2: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前三十年“灭私”、后三十年“促私”的典型史实案例。例3:指出14-17世纪,有利于推动欧洲宗教世俗化的历史事件。二.分析某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解题关键:抓住时间,中外联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思考答案。例1: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5097亿

2、美元,2008年达到25616亿美元,环太平洋贸易占70%。在此期间,我国外贸一直呈现巨额顺差。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阐释中国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原因。例2:从1937至1939年,食品类的价格基本持平(1937年中等米每斗1.253元),1940年为7元,1941年为41.87元,其它主要食品的价格也基本类似。——摘自《重庆各项商品平均零售价格表》问题:概述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导致该现象的历史因素。三.历史转型、历史分期题:例1:中国历史将鸦片战争作为古代与近代的分期。指出其分期的主要依据。例2: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

3、的一个分期标志。概述其分期依据。例3:在1978年中国社会开始发生重大转折。指出标志转折的典型历史事件,并列举具体的各类转折。四.考查历史变迁:例1:1840年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概述促使其转变的共同原因。例2: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1912年1月《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公开宣称:“民族方面,由一民族之专横宰制过渡于诸民族之平等结合。”“国民党之民

4、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问题:概括孙中山民族思想演变过程,阐释“中华民族”理念形成的意义。五.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价:例1: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据《论孔子思想》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据《略论孔子思

5、想的阶级性》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5材料三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

6、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问题:(1)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2)材料三是从哪些角度评价毛泽东的?(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例2: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教科书有很大的不同。1933年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外国史》教科书认为,新政“能否收效,还是问题”,对新政的实施并无信心。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对美国的经济危机状况如何,以及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

7、罗斯福新政”从历史教科书上消失了。“罗斯福新政”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首次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高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下册)》中。这套教科书对新政如是说: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但是,它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生产开始回升,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社会趋向安定。问题:(1)分析1956年“罗斯福新政”从历史教科书上消失的原因(2)分析1982年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评价较高的原因。(3)综合上述,你认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例3: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例4: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

8、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