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

ID:17827066

大小:6.74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9-06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_第1页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_第2页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_第3页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_第4页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_第5页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_第6页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_第7页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_第8页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_第9页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肠系膜血管病变一、急性肠系膜缺血1、肠系膜动脉栓塞2、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3、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二、慢性肠系膜缺血三、肠系膜动脉压迫所致病变四、肠系膜血管发育异常一、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肠系膜血管闭塞或血流量锐减引起的肠壁缺血坏死和肠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急性肠系膜缺血为威胁生命的常见急腹症。急性肠系膜缺血死亡率为50%-90%,占每年死亡人数的5%。早期诊断治疗直接影响预后。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病因1、动脉阻塞(60%-70%)2、非阻塞性,低灌注状态(20%-30%)3、静脉阻塞(5%-10

2、%)肠系膜动脉阻塞栓塞最常见(60%-70%),栓子多来自于心脏瓣膜病、房颤、心肌梗死、细菌性心内膜炎等。血栓形成(约20%-30%),大多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常累及整个肠系膜动脉,也有较局限者。医源性:外科手术、支架置入。其他。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多在脐周围或上腹部,也可局限于右上腹。初为阵发性,逐渐变为持续性并扩散到全腹,伴呕吐、腹泻。早期体征常与症状不符,发生肠梗死时即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有时可扪及包块。肠鸣音开始活跃,不久即消失。腹胀进行性加重,后期出现休克。肠系膜急性缺血CT诊断双期(动脉期、静脉期)CT扫描肠系

3、膜血管CTA技术肠系膜血管正常CTA表现肠系膜动脉阻塞CTA表现肠系膜动脉低灌注状态(20%-30%)低心输出状态与肠系膜血管收缩有关:—出血,心源性或败血症性休克—心衰,心率失常是在心排血量减少时反射引起肠系膜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缺血。其病情发展较慢,有时危重患者也无明显腹痛,而腹泻和后来的血便可能是肠梗死的最先表现。血管收缩药物肠系膜静脉阻塞(5%-10%)原发性:10%-20%继发性:80%-90%—近期腹部手术—腹部败血症—炎症性肠病—上腹部肿瘤—高凝血状态肠系膜静脉血栓临床表现原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指没有任何其他疾病及诱发因素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前数日

4、至数周即有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大便习惯改变(以腹泻常见),腹痛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中度发热等,如发生肠管坏死,便进入循环衰竭状态。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指患者伴有易患因素,包括腹部手术、腹部钝伤、口服避孕药、感染、门脉高压或高凝状态等。发病较突然,上腹部或脐周痉挛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并迅速进入循环衰竭状态。急性肠系膜缺血CT表现常见CT表现无特异性,特异性表现少见,依赖于病因、血管缺血严重程度、范围、部位该病可累及小肠或/和大肠,可谓弥漫性,局限性,浅表性或透壁性SMA栓塞CT表现肠系膜缺血中占40%-50%原因:SMA以斜角

5、发自腹主动脉,易引起栓塞1/3病例有其他部位栓塞史直接征象:SMA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肠系膜或肠壁不强化SMA栓塞:充盈缺损15%SMA栓子发生在动脉起始部,50%延伸至结肠中动脉SMA血栓形成SMA血栓形成SMA远端及其分支血栓形成CT增强扫描显示肠壁不强化小肠壁不强化,AMI特征性表现之一45%—71%死亡率SMV血栓形成正常解剖SMV血栓形成,占AMI10%SMV血栓形成,侧枝循环形成SMV、PV血栓形成PV海绵样变性侧枝循环形成SMV血栓形成:侧枝循环形成SMV血栓:肠壁增厚AMI最常见征象,充气肠壁>3mm,粘膜水肿或出血SMV血栓:肠壁增厚、异常强化粘膜、粘膜下—

6、靶征;中间层低密度:水肿或脂肪浸润SMV血栓形成SMV血栓、SPV血栓,SP梗死肠壁、肠系膜积气AMI特异征象:肠腔内气体进入肠壁;预后差,死亡率高CT表现:腹水SMV血栓形成,SMA栓塞。非特异性,提示透壁性梗死肠系膜缺血CT征象及诊断准确性评价AMI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一经确诊必须立即进行处理,腹痛8h以内无腹膜刺激征者可给予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肠切除术最常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12h以内)应积极开展取栓术可避免肠坏死或缩小肠切除的范围。肠系膜动脉栓塞介入取栓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将超滑导丝跨越SMA阻塞段,以8F长动脉鞘更换造影导管,动脉

7、鞘沿导丝跨越阻塞段,退出扩张管,20ml注射器抽负压,缓慢回抽动脉鞘至有血液进入注射器,将注射器血液推出,检查有无栓子,复查动脉造影,了解动脉开通情况。上述操作可反复进行,直至栓子完全取出。当栓子栓塞动脉分支,动脉鞘难以到达时,可选用不同型号的导引导管辅助取栓,方法相同。当取出的血栓伴有新鲜血栓时,可经动脉给予尿激酶溶栓。DSA示肠系膜动脉主干闭塞,介入取栓术后血管再通关于急性和亚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方法有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TIPS途径]介入治疗和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溶栓。介入溶栓TIPS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