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

ID:17835589

大小:2.76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9-07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_第1页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_第2页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_第3页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_第4页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第三部分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心肌梗塞心肌酶谱检测心肌蛋白检测心脏标志物利钠肽(NatriureticPeptide,NP)目录心肌梗塞(MI)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心肌标志物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

2、,引起相应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可有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表现,伴有低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常可见特征性的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动态改变。一般将发病4--8周以内的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塞,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中老年人的常见急症。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时间为降低死亡率的关键。AMI致死的重要原因是不能早期诊断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因而,研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早期诊断试剂,是目前提高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率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的迫切需要。心肌梗塞(MI)心肌标志物心肌标志

3、物(cardiacbiomarkers):是指在循环血液中可测出的生物化学物质,能够敏感、特异地反映心肌损伤及其严重程度,因而可以用作心肌损伤的筛查、诊断、评定预后和随访治疗效果的标志。心脏标志物正常情况下,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脏,在心脏或心血管异常情况下由心脏大量释放。心肌酶谱检测肌酸激酶(CK)CK及其同工酶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传统的心肌酶谱中包含)31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33心肌酶谱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广泛存在人体各组织(心,肝,骨骼,肾,胰,

4、红细胞内AST约为血清10倍,故轻度溶血就会使测定结果升高)。心肌酶谱检测临床意义:在AMI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5天或一周。但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而且敏感性不高(AST诊断AMI敏感性77.7%,特异性53.3%),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而且分子较大,6~12h才升高,24h才达峰值,远不能满足尽早干预,恢复血液灌注的要求,当今医学界已不主张AST用于AMI诊断。心肌酶谱检测肌酸激酶CK: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主要存在于需大量耗能的器官物质中,红细胞中几乎没有,是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

5、的二聚体。其同工酶有:CK-MB、CK-BB、CK-MM。不同肌肉内同工酶的比例不同,CK-MB占心肌总CK的15%-25%。各个同工酶存在的分布表:心肌酶谱检测组织CK-MM(%)CK-MB(%)CK-BB(%)骨骼肌98.91.10.06脑02.797.3心脏78.7201.3胃4.3095.7小肠12880肾2.8097.2肝00100现在测定CK的主要方法是连续监测法:在CK的催化下,生成ATP使葡萄糖磷酸化为葡糖-6-磷酸,再在葡糖-6-磷酸脱氢酶催化下,氧化NADP+为NADPH,340nm下监测NADPH的生成率代表

6、总CK。血清CK-MB测定用免疫抑制法:在测定血清总CK活性后,加入M亚基抗体,抑制CK-MM和CK-MB中M亚单位活性,再测定残余CK活性,即为CK-BB和CK-MB中的B亚单位活性.此法忽略血清中少量的CK-BB。心肌酶谱检测心肌酶谱检测日常中经常会碰到CK-MB大于CK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原理,当血清中CK-BB升高或存在巨CK1、巨CK2(巨CK1、巨CK2其活性不受抗CK-M单体的抗体抑制)时,其B亚基活性同CK-MB中B亚基一起被检测,检测活性结果自然明显高于真实值,甚至出现CK-MB活性大于CK

7、总活性的可能。现在推荐用抗CK-MB单克隆抗体测定CK-MB同工酶。心肌酶谱检测临床意义:CK-MB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诊断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标。AMI发病后3—8小时血清中CK、CK-MB增高,24h达到高峰,2—3日恢复正常。CK-MB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高于总CK,故CK-MB和CK常同时测定,这样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进展的分析。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CK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面积成正比。而且CK-MB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

8、B活性也升高。心肌酶谱检测CK作为AMI标志物的缺点: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AMI患者入院后6h内,总CK活性最佳临界点仅能达到58%的敏感性和62%的特异性,CK-MB可用于AMI早期诊断特异性较差,特别难以与骨骼肌疾病、损伤鉴别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