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超敏反应PPT课件

Ⅰ型超敏反应PPT课件

ID:17839682

大小:267.0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07

Ⅰ型超敏反应PPT课件_第1页
Ⅰ型超敏反应PPT课件_第2页
Ⅰ型超敏反应PPT课件_第3页
Ⅰ型超敏反应PPT课件_第4页
Ⅰ型超敏反应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Ⅰ型超敏反应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超敏反应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分型;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主要成分和细胞以及发生过程和机制;II型和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熟悉:I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及临床常见的I,II,III和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了解: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已被某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因产生病理性的免疫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称为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俗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allergen)。根据反应发生的速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将超敏反应分为Ⅰ、Ⅱ、Ⅲ和Ⅳ

2、型。Ⅰ~Ⅲ型由抗体介导,而Ⅳ型由T细胞介导,反应发生较慢,故称迟发型超敏反应。病案一:王××,男,36岁,公司职员。主因晨起或遇冷空气时,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头昏沉、怕冷就诊。每次发作历时半小时左右,症如感冒,可自行缓解,缓解后无任何不适。一年内累计发病天数>6个月,有多年病史。鼻窥镜检查示:双下鼻甲肿大,粘膜色苍白。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应原皮肤试验(+)。讨论题:1.试分析本例鼻炎的病因。2.为何患者会常年发病?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是临床最多见,也是最早被认识的一种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介导产生,

3、其主要特征是:①发生速度快,一般在第二次接触抗原后几秒钟至几十分钟内出现症状,但消退也快,被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②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及遗传倾向;③一般引起功能紊乱性疾病,不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为可逆性反应。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示意图IgE受体桥联致肥大细胞脱颗粒示意图嗜酸性(左)和嗜碱性粒细胞(右)形态图I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一)全身性过敏反应1.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头孢菌素、普鲁卡因、有机碘、维生素B族2.血清过敏性休克(二)局部过敏反应1.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2.皮肤过敏反应3.消化道过

4、敏反应:常见食物为鱼、虾、蟹、鸡蛋、牛奶和坚果果仁等防治原则一般需查出变应原,还需证明变应原与疾病间存在密切相关。对于药物或食物性过敏反应,若无可靠简便检查法,可先进行问诊。(一)检出变应原,避免与之接触临床检测变应原一般用直接皮肤试验(二)脱敏治疗1.抗毒素血清脱敏疗法2.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三)药物防治1.抑制生物活性介质药:色甘酸二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2.拮抗生物活性介质药:苯拉海明、扑尔敏、异丙嗪、乙酰水杨酸、多根皮苷耵磷酸盐3.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药物: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病案二:两位血型同为O型Rh-的

5、母亲,其中之一初次分娩的婴儿血型为B型Rh+,另一初次分娩的婴儿为O型Rh+。如果这两位母亲再次妊娠时,胎儿血型为B型Rh+,这两个婴儿出生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讨论题:为什么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其程度有无差异?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此型超敏反应是IgG、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通过激活吞噬细胞、NK细胞及补体系统,引起靶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故此型超敏反应也称溶细胞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示意图II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一)输血反应(二)新生儿溶血症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Rh血清能有效预防Rh血型不

6、符所引起的溶血症。(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因服用某些药物(如甲基多巴类)或因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EB病毒),使红细胞膜表面成分发生改变,刺激机体产生了抗红细胞的自身抗体,与改变了的红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自身溶血性贫血。(四)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持续服用青霉素、非那西汀、异烟肼常造成溶血性贫血,氯霉素、磺胺和奎尼丁常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用司眠脲、苯拉海明和利眠宁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五)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六)甲状腺功能亢进:又称Graves病病案三:患儿王×,女,4岁。主因全身水肿2天,于2002年10月16日就诊。患儿20

7、天前曾因发烧咽痛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予以静脉点滴清开灵等药。3天后症状好转而停药。查体:T37.50C,面部及全身呈可凹性水肿,眼睑较著;咽部红赤,扁桃体不大,心肺(-);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血常规(-)。讨论题:1.分析小儿呼吸道感染后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成因。2.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后引发的肾小球肾炎?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是抗原抗体形成的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基底膜等组织后,激活补体,在血小板等参与下,引起的以水肿充血、局部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血管及其周围炎症。Ⅲ型超敏反

8、应发生机制示意图III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1.Arthus反应2.人类的类Arthus反应:局部反复注射胰岛素后(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1.血清病2.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