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辞格的语用研究

夸张辞格的语用研究

ID:17846874

大小:556.4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7

夸张辞格的语用研究_第1页
夸张辞格的语用研究_第2页
夸张辞格的语用研究_第3页
夸张辞格的语用研究_第4页
夸张辞格的语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夸张辞格的语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夸张辞格的语用研究赵永冠、刘绍忠、赵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夸张一直吸引着许多学者对它的研究兴趣。可是,众多的研究中,却很少分析人们使用夸张的原因。本文试图从语用的视角,通过大量的例子,在指出夸张的语用类型基础上,揭示了夸张的语用审美功能和人们使用夸张的心理机制,部分地回答了“人们为什么使用夸张?”的问题。关键词:夸张辞格;语用类型;心理机制;语用审美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Hyperbolerevisited:Apragmatica

2、ccountZHAOYongguan,LIUShaozhong,&ZHAOMingAbstract:Asafigureofspeech,hyperbolehasbeenatopicofcontinuousinterest.Nevertheless,fewerstudiestodatehaveprobedintothereasonsbehindspeakers’favorinhyperboleuse.Thispaperenvisageshyperboleasaninstanceoflanguageuse.Alon

3、gtheline,itscrutinizesthestructuralpatternsofhyperboles,andidentifiesthepragmaticfunctionsofhyperbolesassurfacingfromamongtheiractualuse.Accordingly,itprovidesinitialevidencesaboutwhyspeakersresorttotheheavyuseofhyperbolesinspeechevents.KeyWords:hyperbole;pr

4、agmatictypes;psychologicalmechanisms;pragmaticaesthetics1、夸张的定义作为一种常见的辞格或修辞手段,夸张一直吸引着无数学者对它的研究兴趣。于是,衍生了中外辞书和修辞著作关于夸张的诸多定义和定义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杨春霖等先生在《汉语修辞大词典》中指出:“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或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借以突出事物某种特征或品格,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夸张是一种语言艺术化手段,是语言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辩证统一体,夸张的基础是真实。”王玉龙编著的

5、《英语修辞与写作》中则把夸张定义为“afigureofspeechwhichdeliberatelyexaggeratesthetroth.It'softenusedtoexpressone'sstrongfeelingorviolentemotionsbyremarkableimagination,humor,sarcasm,irony,etc,ratherthantostateafactinitsrightperspective”。这里引用的两则定义,不一定为大家所完全认同,可是它们起码抓住了夸张的某些本质

6、特征。比如说,这两则定义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到了夸张修辞格的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夸张;二是在事实的真实性基础上夸张,即“夸大其实”;三是注重表达深切的主观情意,而不注重客观事实的记录。难怪,一般都认为:夸张是一种应用广泛、表达力很强的描述性辞格。用于描写,可以使形象生动感人;用于说理,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用于抒情,能将情、景、物、我溶为一体,给语言增添幽默、讽刺的情味,收到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2、夸张研究历史概述由于夸张是一种具有深厚魅力的修辞方式,故受到历代文学家的青睐和读者的喜爱。较早看到夸张这一修辞

7、现象的是孔子。据《大戴礼记·五帝德》记载: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抑非人耶?何以至于三百年乎?”孔子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可见孔子是最早理解夸张手法的,但是他没有关于夸张的具体论述。(孙建友,1995)早在孟子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夸张这一名词的雏形。《孟子·万章上》曰:“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虽然孟子没有明确地提出夸张这个术语,但是他指出要用“以意1逆志”的方法来达到夸张的效果,不能被夸张的表

8、象意义所蒙蔽,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夸张手法的修辞艺术了。东汉学者王充也专文研究过夸张的手法。他在《论衡》中写了《艺增》、《儒增》、《语增》三篇评述夸张的文章,对经书圣典中的夸张,有时辩护,有时批评;对文艺作品中的夸张,常常不赞成;对世俗传言中的夸张,更多的是否定。由此看出,王充对夸张的认识是不成熟的、模糊的,所持态度也是消极的,因而多持批判态度。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继承了孟子合理的观点的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