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医学ppt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医学ppt

ID:17852949

大小:442.01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9-07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医学ppt_第1页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医学ppt_第2页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医学ppt_第3页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医学ppt_第4页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医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医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神病学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教学大纲目的要求(1)掌握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掌握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1)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2)品行障碍(3)抽动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系发生于儿童时期(最初症状起始于7岁前,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和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症状发生在各种场合(如家里、学校和诊室)。男童(10%)明显多于女童(2%),总体患病率为3%~10%。病因和发病机制(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

2、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患者多有神经系统发育不良。(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79%;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于多巴胺传递基因有关DAT1和多巴胺D4受体基因有关。(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

3、、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临床表现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冲动神经系统异常脑电图变化注意缺陷不能集中注意力,常易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年龄越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愈短。因多动和注意障碍,常伴有学习困难,成绩低下,但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其特征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在婴儿期就可表现不安宁、过分哭闹、活动增多;长大入学后,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或不停地敲打桌面,或在桌面和课本上乱涂乱画等。下课后如脱缰的野马,不顾危险地攀高或与别人打逗等。冲动

4、做事不假思索,不顾后果,全凭冲动行事。特别容易激惹、情绪不稳,对不愉快的刺激常作出过分的反应。做事常敷衍了事。玩游戏则急不可待,常破坏游戏规则。神经系统异常因神经发育障碍常有精细协调动作笨拙,如:翻掌、对指运动、系鞋带、解纽扣不灵,有视—听转换困难、听觉综合困难、视—运动障碍、空间位置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体征,还可伴有言语发育迟滞、言语异常等。脑电图变化慢波增多调幅不佳、不规则,轻微弥漫性节律异常无特异性诊断注意缺陷与多动:注意损害表现为一件事没做完就提前离开;多动表现为过度的不安稳,尤其是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都

5、属必须,且须在一个以上场合表现突出。上述症状7岁前起病,多在3岁左右症状明显影响患儿社会功能,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情绪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ADHD注意缺陷型20-30%•学龄儿童患病率国外4%~12%;国内1.5%~10%•男:女=4~9:1多动-冲动型15%混合型50-75%鉴别诊断正常活泼儿童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学习困难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正常活泼儿童注意力集中、活动的冲动控制与其年龄、智能和环境相称无明显学习、社交困难药物治疗治疗哌甲酯(短效),苯异妥因(长效)小剂量开始,根据

6、疗效及不良反应缓慢调整剂量早(中)餐服用节假日、周六、周日停用心理社会治疗心理教育学校干预父母行为管理技能训练患儿认知行为训练个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品行障碍品行障碍系指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反社会行为,且违反了与年龄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影响儿童少年的学习和社交功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包括反社会、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美国:男:6%~16%;女:2%~9%我国:男:2.48%;女:0.28%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反社会行为倾向可能与遗传有关。(2)个体素质:在违法少年中,素质类型大致有:好交际、渴望刺

7、激、冒险和情感易冲动的外向型个性特点;神经质、焦虑、不安、担忧、易激惹等情绪反应;孤僻、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环境倾向。(3)智能因素:智能落后者的分析、判断、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均低,容易出现兴奋和情绪不稳,为了满足个人欲望可以发生离家、逃学、纵火等行为,并容易受人教唆而犯罪。心理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变迁,价值观念的改变,如盲目追求“高消费”、“性解放”等;沉重的学习负担,长期紧张、单调的生活,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过早失去学习机会。2.家庭因素(1)父母角色不良,缺乏权威意识和责任感;(2)亲子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

8、子女多自卑、退缩,适应社会能力差;(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过分溺爱和迁就,或过分严格、虐待或粗暴;(4)家庭成员道德水平低,缺乏良好的行为榜样,如酗酒、性犯罪等。临床表现攻击性行为:躯体攻击、或言语攻击,言语伤人,打架斗殴,虐待动物。破坏性行为:破坏他人、家中或公共财物的行为。违抗性行为:故意的违抗或不服从他人。偷窃:未经同意拿走,有意占为己有,有意偷窃。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