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

ID:27227083

大小:1.57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8-12-01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_第1页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_第2页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_第3页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_第4页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概述儿童少年期行为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刻板性运动障碍、拔毛癖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恐惧性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授课提纲儿童少年(childandadolescent)身体生长和心理发展成熟之前(18岁前)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分类起病于任何年龄,与成人相同起病于儿童少年期,以行为和情绪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本节讲授内容)概述第一部分儿童少年期行为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刻板性运动障碍、拔毛癖定义以注意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和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造成患者学业困难

2、和人际关系不良常见行为障碍一、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病率国外学龄儿童3%~5%国内1.5%~10%男:女患者性别比4~9:1病因和病理机制中枢神经系统NE,DA,5-HT水平不足大脑抑制功能不足,难以过滤无关刺激患者对外来刺激不加选择地作出反应注意缺陷、冲动多动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临床表现病例男,10岁,3年级学生幼儿:活动多,喜欢追逐打闹,欺负同学,不能安静听老师讲故事小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与同学讲话、玩弄文具、下座位,作业马虎,学习成绩差经常激惹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大家欢迎,

3、经常遗失书本和其他学习用具;不合心意时大吵大闹家庭作业边做边玩,必须家长督促韦氏智力测验:全智商102(言语109,操作89)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的共患疾病对立违抗障碍40%心境障碍25%品行障碍14%11%单纯ADHD31%抽动障碍焦虑障碍28%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诊断要点起病年龄?7岁前严重程度?成绩差人际关系差表现一致?居家、教室公共场所确切症状?注意缺陷多动冲动鉴别诊断精神发育迟滞品行障碍心境障碍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病程和预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家庭

4、、学校)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治疗药物中枢兴奋剂—哌甲酯短效剂、长效控释剂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中枢兴奋剂—托莫西汀增加去甲肾上腺素、5-HT效果:促进认知活动和注意集中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少年期行为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刻板性运动障碍、拔毛癖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定义儿童少年持久性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行为流行病学国内调查患病率1.45%~7.35%男女之比为9:1患病高峰年龄13岁二、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病因及发病机制生物学

5、因素遗传:同病率单卵双生子高于双卵双生子雄性激素环境因素不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临床表现:病例男,15岁,初三学生从小十分调皮,喜欢恶作剧,经常欺负小朋友父母认为孩子欺负别人说明有能力,当众表扬夸奖他能干、聪明、心眼多,勇敢老师对家长说孩子是问题儿童,希望家长多加管教,但家长都未重视初一开始经常逃学去网吧撒谎说同学过生日,学校要交钱等骗取父母的钱,不给则大发脾气,砸家具偷父母的钱,抢小朋友的零花钱离家出走,夜不归宿,多次被找回后遭父亲严厉惩罚,均不见效品行障碍(conductdiso

6、rder)诊断依据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对立违抗性行为持续半年以上明显影响同伴、师生、亲子关系或学业不是心理发育障碍、其他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鉴别诊断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心境障碍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预后少数患者预后较好,多数预后不良尽早发现行为问题、及时干预者预后良好干预原则:心理社会干预为主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概述儿童少年期行为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刻板性运动障碍

7、、拔毛癖三、抽动障碍(ticdisorders)定义主要起病于儿童期以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为临床表现一组行为障碍临床类型短暂性抽动障碍:<1年(transientticdisorder)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1年 (chronicmotororvocalticdisorder)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ourette’ssyndrome,TS)抽动障碍(ticdisorders)流行病学国外:学龄儿童患病率12%~16%短暂性抽动障碍4%~20%慢性抽动障碍1%~2%TS4/万~5/万国内:8岁~12岁患病率2.

8、42‰,男女患者比3~4:1抽动障碍(ticdisorders)病因和病理机制病因不清生物学因素:遗传是TS、慢性抽动障碍的主要原因心理因素:诱发或加重症状中枢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亢进抽动障碍(ticdisorders)临床表现运动抽动发声抽动简单眨眼清嗓声耸鼻吼叫声噘嘴嗤鼻子耸肩、斜肩犬吠声复杂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