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之《布施》

净空法师之《布施》

ID:17878515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8

净空法师之《布施》_第1页
净空法师之《布施》_第2页
净空法师之《布施》_第3页
净空法师之《布施》_第4页
净空法师之《布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净空法师之《布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布施(出自净空老法师讲述《认识佛教》)  我们知道佛法教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怎样过日子?要怎样待人处世?佛在这些地方有没有明确的教导?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同修都非常关心的。这些问题佛在一切大乘经论里面已广泛的为我们说明,其内容就是菩萨行的六度。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要遵守这六个原则: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从早上起床漱口、刷牙,到晚上睡觉,这一天所接触的统统是六波罗蜜,这才叫真正的修行。  大体而言,世间人所最先追求的是财富。因为没有财富,生活会过得很苦,所以财富是第一个努力追求的目标。其次是追求聪明、智

2、慧。人除了不喜欢呆头呆脑之外,还想要追求长命百岁——健康长寿!这三大目标人人追求不舍,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佛法是要满足我们的愿望、希求的,这三样东西能不能得到呢?能得到。常言说得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那为什么有人求不到呢?是因为他不明了事实真相,不懂得追求的方法。事实真相就是道理!如果懂得道理、晓得方法,没有一样求不到的。佛跟我们讲的原理、原则,就是帮助我们有求必应。因此,这重要的守则,我们要细细的体会。佛告诉我们,财富、智慧、健康长寿,都是属于果报;要想得到这个果报,一定要先修因。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有人

3、发财了!财从那里来?绝对不是他很聪明,或他的方法很多,就能赚钱。因为比他聪明的人很多,比他方法灵活的人更多,为什么那些人不发财而他发了财?佛跟我们讲财富之得来,是前生种的因。种的什么因呢?财布施!所以六度里面,布施列在第一。‘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因此,想得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一定要修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三种因。世间人今生得这种果报的,大多数是前生修得的,少数人是这一生修得的。这一生如果修得很积极,这一生就得果报,不要等来生,这就是果报。果报一定要靠修因,这是永远不变的定律。(1)财布施  ‘布施’在整个

4、大乘佛法里,是菩萨修行最重要的一条。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起来就是六度。这六条再要归纳,就是布施一条。所以佛首先教我们修布施波罗蜜。‘布施’,一般人很难理解它真正的含意。往往听说布施,就赶著捐一点钱到寺庙里去。这是错解!这样的理解,布施太狭隘了!那里是菩萨修的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养。所以人人天天都在修布施波罗蜜,天天都在行菩萨道,只是不懂得,不知道而已。譬如说早晨起来,你把家人盥洗的东西都准备得好好的,早餐、茶都烧好了,你是在布施、供养你一家人啊!你在行菩萨道,修布施波罗蜜,在修普贤菩萨的广修供养。你看你心里多快乐。能这样

5、领悟就不会说:‘哎呀!家人都把我当老妈、下女、佣人,要我天天去侍候他们。’这样天天发牢骚,所有的布施功德都没有了。你看,念头一转,牢骚、痛苦就变成布施波罗蜜,立刻就得到佛法快乐和智慧的实益。在美国有些制度,叫人不得不布施。譬如医药保险,人人都要买。为什么呢?怕自己生病的时候,医药费付不起,所以先买保险,由保险公司替你付医药费。在每个月缴医药保险费的时候,如果是为了自己生病而做准备,如此,将来一定会生病;不生病,这些钱没有办法开销啊。如果念头一转:我是在修布施、修供养;帮助那些有病的人,供养那些有病的人。这样布施出去,你一生永远不生病。为什么呢?你修的是不生病的

6、因啊!你布施、照顾老人,将来你就得善果!即使老了,也会有许多年轻人关怀你、照顾你、侍候你!种什么因一定结什么果报。再说一个人服务在公司行号里,每天努力工作,如果是为了要多拿一点钱,或是为了地位要慢慢升高,那就不是布施了。如果能存这样的心:我今天努力的工作,是布施这个公司、是供养社会大众,加薪与升迁非我所求,那是在行菩萨道。以菩萨的施舍心在做工作,永远不疲不厌,会愈做愈快乐。这就是俗话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假使事情是自己不愿做又不得不去做,就会疲倦、会讨厌。反之,欢喜、高兴做的事情,会愈做愈有精神。我今天到世界各地方跟大家介绍佛法,是我欢喜做的!这是法布施啊!你

7、们不懂的,我来教给你们,告诉你们,是希望大家都能减少烦恼、痛苦,都能得到佛法的喜乐和智慧,来充实提升生命和生活美满!我在一九八四年,第三次到洛杉矶,一下飞机,讲堂已经布置好了,马上就去讲演。一天讲九个小时,还要我站著讲,底下的人坐著听;坐著听的人累了,我讲的人不累,愈讲愈有精神,愈讲声音愈大。为什么呢?因为观念、心境不一样。假如我讲经,计算一个小时要拿多少钟点费,再看看听的人不起劲,那就会疲倦、厌倦了。我不是为了这个来的,我是以无比欢喜的心把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介绍给大家。这个欢喜就是法喜啊!是最好的营养。今天大家讲求这个营养那个营养,那是假的啊。看看佛门里

8、面的‘禅悦为食’。禅是什么?心地清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