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思品考试打印

历史+思品考试打印

ID:17882598

大小:45.7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08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历史+思品考试打印_第1页
历史+思品考试打印_第2页
历史+思品考试打印_第3页
历史+思品考试打印_第4页
历史+思品考试打印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思品考试打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1、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这“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简称“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3、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4、战与争霸:北约建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5、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6、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7、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20世纪90年代,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改变。2、表现: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苏联分为15个独立的国家、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改变。三、“冷战”后的和平主题1、冷战后绝大多数国家都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祈盼和平,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2、冷战后的国际形势。(1)恐怖主义作为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的威胁(2001年9。11)(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有新表现。(美国)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是当今世界的基3、根据1999年美国对南联盟的轰炸、2001年9。11事件、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说说导致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6/16 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恐怖主义力量的增长,民族矛盾的激化,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同宗教之间的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等。4、在这些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北约轰炸南联盟、巴以冲突和轰炸伊拉克事件中,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顾国际社会的反战呼声,干涉其他国家事务,以霸权、强权的野蛮行径在世界各地推行自己奉行的一套价值观念。它既是战争的组织者,又在战争中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加剧,世界更加不安定。“9·11”恐怖袭击就是恐怖分子对美国政府的一次报复,但它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世界和平造成极大威胁。四、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战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1)存在的现实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悬殊,落后、危机、债务,困扰着占世界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2)发展问题的突出表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也叫南北问题。(3)南北问题的根源:源于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这些发展中国家独立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改变(——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4)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的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5)怎样才能解决南北问题?需要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这就需要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不懈努力。(7)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利益和追求:争取民族独立、主权完整,建立公正、平等、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五、殖民体系的瓦解(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1、20世纪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越南北部、朝鲜和中国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它国家也先后取得独立。2、印度作为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表达了获得独立的亚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运的共同愿望。4、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5、战后说明亚非国家崛起的事件非洲大陆民族独立运动的完成,结束了殖民统治时代;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亚洲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中东国家的觉醒等事件。六、各国现代化的追求1、二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再加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经济迅速增长的“黄金时代”(1950——1970)2、独立后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努力发展民族经济,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二战后,许多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3、16/16 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七十七国集团联合宣言》,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争取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这说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正在崛起。二、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一、巩固新生政权1、措施: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西藏和平解放、建立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经济、土地改革2、抗美援朝、:1950年6月,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出兵朝鲜,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3、试从当时的世界形势、力量对比、军队士气、地理因素等方面说说美国将军所说的:“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美国军队远离本土作战,战线过长,而且对地形和作战条件不如中国军队适应。(如,中朝军队依靠人力和畜力运输物资,虽然在一些方面受到极大限制,但却机动灵活,不受公路的制约;只要有路可走,他们就可在正面、侧面,或敌后进行作战。而联合国军队却恰恰相反。它必须依靠卡车在公路上运送给养,而公路最易被路障所截断。)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暴,勇于牺牲;在作战方面训练有素,尤其善于打夜战;敢拼敢打,充满气势和决心。侵朝战争是非正义的;而抗美援朝是正义战争。二、进入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农业合作社)、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这表明中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三、失误与挫折1、错误的表现: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大跃进”运动中,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1966年——1976年发动了一场“文化大革命”。2、错误出现的原因: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很大的曲折。3、危害:大跃进造成了国民工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路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4、给我们的启示: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同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四、“两弹一星”精神永驻1、新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黄继光、王进喜、雷锋、焦裕禄2、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3、我们发展核器是为了维护与国家安全。我们反对核武器的制造和扩散。16/16 4、(了解)“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正是靠着这种“铁人精神”,石油战线的工人们经过三年艰苦的大庆石油会战,终于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弹一星”精神不仅表现为白手起家、苦打硬拼,其核心是科技创新精神。五、改革开放的年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看作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1、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3、改革:从农村开始,1979年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最初为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采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对外开放地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改革首先从沿海开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在这些地方设立特区的作用:可以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改革开放后这些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说明了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正确性。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四大件”指的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俗称“三转一响”,是当时一般家庭的高级消费品,代表着高水平的生活。改革开放以后,“新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取代了“旧四大件”。现在摄像机、可口可乐、麦当劳、VCD、DVD、音响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六、“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2、什么是“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一国两制”的实践。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从英国)顺利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从葡萄牙)回到祖国怀抱。4、香港回归的意义:宣告了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终结,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5、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说明了什么?(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中国“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6、中国为什么要照顾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与现实?香港从1842年起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要实现香港的主权回归;香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经济开始腾飞,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也是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自由港,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香港可以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一国两制”就是基于香港的历史与现实情况而提出的。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对立。在国民党统治期间,台湾经济也出现了较快增长。“一国两制”就是考虑到台湾的特殊情况,允许台湾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16/16 7、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不同?香港一百多年前被割让给英国,澳门四百多年前被葡萄牙所强占,两地分别沦为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遭受殖民统治;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建立政权,但大陆与台湾属于国家内部事务,与香港和澳门被侵占截然不同。8、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台独”势力(2)、国际反华势力严重阻碍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8、中国政府对于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是什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9、中美关系的变化:50年代:美国在外交上孤立并遏制中国,中美关系敌对、紧张;1971年:美国代表团访华,双方开始接触,关系出现转机;1972年:关系改善;1979年:中美建交。10、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有所转变?中美关系出现好的势头?美国方面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尼克松在一份报告中曾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从中国方面看,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可起到牵制苏联,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作用。因此,改善两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要求。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才能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同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两大制度的对立逐渐为美苏争霸替代,所以才出现了中美关系史上的这一难忘的镜头。11、新世纪我国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世界财富论坛;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2001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在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1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七、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1、为什么说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是什么?机遇:一方面,在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中,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是可能的;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挑战: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是经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如果不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3、我国的发展现状:当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人民的生活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仍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4、展望前景:我们要在新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6/16 5、对青年的要求: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一道难解的题1、1998年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造成1998年特大洪水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第二,盲目围湖造田,其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第三,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2、PRED问题: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s)、环境(Environment)与发展(Development)问题,简称PRED问题。这一问题反映的实质是: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问题,它们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3、一道难解的题其实就是:面对当代世界“发展”主题,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问题。4、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一般来说,人类在史前时期和农业文明早期,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较为有限,对自然环境更多采取的是“崇拜”“顺从”。在农业文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在大地上留下壮观的人文景观,如梯田等。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可以比较自由地凭借自己的意志来“征服”和“改造”自然。但随之而来的人地关系的紧张化,迫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人地协调的发展道路。二、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1、世界人口发展现状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出生率高而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特别是一些欧洲国家,人口已经接近零增长。2、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会不断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交通拥挤、入学困难,总之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2)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3)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如劳动力负担加重,社会负担加重,并且会给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加重了家庭负担。3人口应如何发展?一个国家的人口应该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应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4、我国人口现状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此外,还表现为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多,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等。16/16 5人口问题的归纳人口问题的危害(总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是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的危害)人口增长过慢的负面影响: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人口素质偏低的负面影响: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破坏它们;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如劳动力负担加重,社会负担加重,并且会给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6、人口普查的意义:(1)有利于准确把握我国的人口数量、素质与结构。(2)有利于正确制定我国21世纪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3)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7、怎样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A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c.努力做好优生优育工作,使人口发展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8、请你为提出我国的人口素质提出几个好建议?①要切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③要做好优生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④要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大力帮助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降低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三、资源问题1、自然资源分为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和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供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就会出现自然资源的短缺问题,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过程就是耗竭的过程。3、资源短缺的表现:城市缺水、农民耕地紧张、某些矿产资源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4、资源国情: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5、我国的资源问题的表现:表现为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开发利用不够科学,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加剧了资源短缺;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水资源还表现为污染严重。6、为什么要开展节约资源的活动?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也是资源消耗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分布不平衡,加之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破坏,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7、资源问题的危害: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甚至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解决资源问题采取哪些措施?①开源与节流②紧紧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16/16 ③实施跨区域调配资源④依靠法律和制度⑤提高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转变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⑧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资源的意识。8、青少年该怎么做?树立和增强,节约资源意识;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尽可能循环利用废物。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塑料袋;积极参加各种节约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减卡救树活动;向他人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9、为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当地政府应该怎么办?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禁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合理调整水价,引导公民节约用水;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对污水进行处理;打井抗旱;南水北调;植树造林;改进灌溉方式;循环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率等10、为了建立节水型社会,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A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B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四、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环境问题的恶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同:史前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农业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进入工业社会后,环境问题增加了新内容,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大量耗损和破坏,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形成的“三废”污染。2、中国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3、环境问题的危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4、你如何理解“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资源问题”?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后,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5、白色垃圾的危害:白色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会污染环境、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6、环境问题是关乎全球的问题16/16 四、可持续发展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2、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3、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4、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而提高人口素质,既是积极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5、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提高人口质量和其它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节约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受教育,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6、应对资源危机的具体措施。(1)“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开源:不断增加资源探明储量和开发范围;节流:节水、节能、节材。)(2)在“开源”和“节流”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和作用。(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3)对一些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4)加强立法工作。(《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发展节水农业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危机,而且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9、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必须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实施可持续发展要遵循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地方的决策行动应有助于全球的整体协调。)我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所做努力:生态农业、关闭小煤矿小铁矿(小矿存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缺乏安全保障事故高)等16/16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1、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不应该做的某些事情。2、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命令,职业的要求;法律的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3、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意味着一种责任。4、谁对我负责?回答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对自己的过失纠正也是一种负责的表现。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5、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但同时也是履行自己的义务,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这就是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6、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一旦我们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返顾地担当起我们的责任。7、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1、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相互依存,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同时,个体也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有无穷的力量。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3、关爱集体的表现:A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B表现为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C还表现为在集体中能够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4、公民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的表现:A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和荣誉,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B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担、与国家共度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C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5、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A信守承诺,勇担过错。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B自觉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我被动地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要学会反思责任。在反思中了解自己的责任,更好地履行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1、为什么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过程和生活的各个方面。3、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6/16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的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要坚持的指导思想。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5、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10、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什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呢?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11、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12、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保护环境、计划生育、节约能源1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A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就是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B在实际工作中,要“抓深扩促保”,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C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16、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17、维护民族团结“三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18、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坚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第四课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2、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要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3、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16/16 1、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2、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P51)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5、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10、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C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1、我国的环境状况: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经初步得到遏止,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12、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13、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4、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15、我国人口多,资源不足,经济文化落后,靠什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要这样做,就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16、为什么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A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口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B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C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17、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18、我国的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总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19、同人口、环境问题一样,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20、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21、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明历尽沧桑,饱受磨难,却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2、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有了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4、16/16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1、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如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2、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主要职权有: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的监督权和决定权。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6、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四章组成。7、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8、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A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B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和根本活动准则。D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D因此,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更加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本知识点两个问题即最高法律效力和根本大法)10、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11、公民政治权利内容:A选举的权利B政治自由和权利C有提出建议的权利;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12、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渠道:A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者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B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者反映C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13、如何依法行使政治权利?A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B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和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法。14、维护国家的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保守国家的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1、三步走的战略计划: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16/16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两个100年目标”: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在我国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其中唱主角的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作用: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我国国民经济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作用。4、集体经济就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5、对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7、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8、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它的含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0、“四尊重”: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充分涌动。改革开放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个人,应该紧紧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紧紧发展作贡献。11、如何进行合理消费?A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商品;B在消费过程中,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商品;在满足基本物质消费需求后,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5、16/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1、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A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B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4、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6、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7、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8、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9、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1、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首先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2、理想的作用: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A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B如果缺乏理想,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迷失方向。C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D理想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3、怎样实现理想?A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这个规划要尽可能长远,还要尽可能具体。B我们的具体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C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4、如何看待学习压力:A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的存在,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B学习压力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C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我们要自学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5、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我们了解学习压力,不是要消除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而是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6、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下观念积极面对考试:A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B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C要增强自身实力。7、生活中充满选择。P13216/16 1、作出人生选择之前的准备:A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B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2、学会自己作出选择的意义:A才能在作出合理的选择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B才能在作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10、21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候,是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的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11、当今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素质有哪些要求:A创新精神B团队精神C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D开放的胸怀12、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13、团队精神的意义:P13814、终身学习的作用:P14015、终身学习的要求:A要求我们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B毕业后,无论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都是发展之路。16/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