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论文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

语言文学论文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

ID:17913280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9

语言文学论文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_第1页
语言文学论文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_第2页
语言文学论文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_第3页
语言文学论文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_第4页
语言文学论文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文学论文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么孝颖(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北京/唐山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北唐山)摘要:论文针对语言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混淆称谓语和称呼语概念范畴这一问题,从语义和语用的视角,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进行了区分。称谓语表示人们相互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的名称系统,称呼语指在言语交际中,处在一个言语事件两端的讲话者和受话者,通过一定的渠道(口头、书面或电讯)交际时直接称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称谓语属语义范畴,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称呼语属语用范畴,具有灵活性、特殊性。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辖的区域

2、,又有各自的独立区域。对二者进行区分具有语言学意义.关键词:称谓语;称呼语;指称;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Abstract:AimedattheseriOtlSproblemofconfusingtheconceptualcategoriesofappellationtermsreferringtohumanbeingsandaddresstermsintheirlinguisticstudy,thispaper,fromtheperspectiveofsemanticsandpragmatics,distinguishestheirrespectiveconcepts,defininga

3、ppellationtermsreferringtohumanbeingsasconsistingofarepertoryofformsmanifestingsocialrelationshipsandrolesbetweenpersons,andtermsofaddressasthetermsusedbyaddressertoaddresseeinthespeecheventbymeansoforal,written,ortelegraphicchannelsofverbalcommunication.Appellationtermsreferringtohumanbeingsbe

4、—longtosemanticcategory,witllthecharacteristicsofsystematicnessandstabilitywhiletermsofaddressbelongstopragmatics,withthecharacteristicsofflexibilityandparticularity.Thetwoconceptsaredifferentformeachother,buttheyarealsocon—nectedbyoverlappingpart.Theyhavebothmutually—governedandrespectively—go

5、vernedareas.Itislinguisticallysignificanttoclarj.fy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terms.Keywords:appenafiontermsreferringtohumanbeings;termsofaddress;referenceterms;socialrelationshipsandroles1.引言称谓语是表示人们相互间的亲属关系、社会关系及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的一套名称系统,称谓语是指称人的有层次有系统的文化现象在语言中的系统反映称呼语是直接打招呼的用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称呼语的系统性不如称

6、谓语强。称谓语中,有些成员可以用于直接打招呼,有的则不能用于打招呼。人们直接用于打呼语的用语中,有些可以反映出称呼方和被称呼方之间的关系,有的则不能。称谓语和称呼语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汉语中对称谓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的《尔雅•释亲》。之后,有汉朝刘熙的《释名》,三国时期魏张揖的《广雅•释亲属》,南北朝时北周卢辩的《称谓》五卷,唐朝刘知几的《史通•称谓》,清朝梁章钜的《称谓录》三十二卷等。20世纪随着社会语言学的诞生(1964年)和兴起,称谓语的调查与研究更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语言学家赵元任(Zhao,1956)在美的《语言》杂志上发表题为“

7、汉语称谓语”(ChineseTermsof•20•Address)的文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研究视角更加多样化,从社会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文化伦理到认知等领域都较活跃(详见郑尔宁,2005)。较有影响的语言学家和学者有吕叔湘(1985)、陈松岑(1989)、祝畹瑾(1990,1992),陈原(1983)、卫志强(1994)、田惠刚(1998)、马宏基和常庆丰(1998),曹炜(2005),禄作辉(待出版)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