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历史试卷含答案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历史试卷含答案

ID:17917587

大小:36.4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9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年级试卷敦煌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1-2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2分,共50分。)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yì)》。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2、A.诸侯势力强大B.周王室势力衰微C.分封制趋于崩溃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3、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4、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3、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5、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汉代的内外朝官制B.唐代的三省制C.明代的内阁制D.清代的八旗制度6、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7、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

4、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A.消灭六国B.制度创新C.修筑长城D.严刑峻法92019届高三年级试卷8.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D.市场需求9.《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10.中国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和当时最著名的两大纺织中心分

5、别是()A.隋唐、苏州和南京  B.明清、苏州和杭州C.明清、南京和广州  D.宋元、南京和广州11.“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12.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曰:“无泽为汉市长。”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司马迁的曾祖父从事的是()A.商业管理B.军事管理 C.行政管理D.文化典籍管理13.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

6、,夕贸市廛。”这一材料反映了()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③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一些劳动产品④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某同学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表1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

7、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15.《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92019届高三年级试卷《道德经》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人文精神B.民本思想C.天人感应D.唯物主义16.

8、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厉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个人最可能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7.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