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ID:17921127

大小:1.54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8-09-10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1页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2页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3页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4页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医用导管导管相关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气管插管相关感染引流管相关感染血管内导管类型简介导管类型穿刺部位导管长度备注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venouscatheters,short)通常在前臂和手部静脉<3 inches长期留置可引起静脉炎,很少引起血流感染外周动脉导管(peripheralarterialcatheters)通常做桡动脉穿刺,也可穿刺股、腋、肱、胫后动脉<3 inches发生感染危险的小,很少引起血流感染Midlinecatheters从肘窝处穿

2、刺进入贵要静脉、头静脉,导管不进入中心静脉3~8 inches某些材质的导管可引起假过敏性反应。引起静脉炎的危险比外周静脉导管小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nontunneledcentralvenouscatheters)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锁骨下、颈内、股静脉)≥8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大多数CRBSI与此类导管相关肺动脉导管(pulmonaryarterialcatheters)Teflon导丝引导经中心静脉(锁骨下、颈内、股静脉)插入≥30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通常使用肝素封管,血流感染发生率与CVCs相似,经

3、锁骨下静脉插入时感染发生率低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导管进入上腔静脉≥20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感染发生率较低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tunneledcentralvenouscatheters)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8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行。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感染发生率低完全植入式导管(totallyimplantable)皮下埋植,使用时用针穿刺,植入锁骨下、颈内静脉≥8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CRBSI发生率最低,患者自

4、我感觉好,无需局部护理,拔除导管时需手术脐带血管导管(umbilicalcatheters)插入脐动脉或者脐静脉≤6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动静脉插管感染率相似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导管病原菌定植(cathetercolonization):导管头部(5cm)、皮下部分(5cm)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infection):是指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

5、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隧道感染(tunnelinfection):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皮下囊感染(pocketinfection):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

6、,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感染发生率各种类型导管的血行感染发生率不同,发生血行感染率较高的分别为切开留置的周围静脉导管及带钢针的周围静脉导管,而经皮下置入静脉输液及中长周围静脉导管的感染率较低;以导管感染发生百分率来计算,长期留置隧道式带套囊透析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周围静脉留置针发生感染率最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不仅与导管类型有关,还与医院规模,置管位置及导管留置时间有关。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病死率病原菌的种类与

7、病死率有一定相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高达8.2%。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致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较低,约为0.7%。真菌所致导管相关感染的死亡率国内外尚无统计数据。皮肤插管部位病原微生物沿导管外壁到达末端定植导管接头处病原微生物沿导管内壁定植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播散静脉输液的污染ExtraluminalColonizationShorttermCVCsColonisationOftheendoluminalsurfaceLongtermCVCsSlime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机制血管内导管

8、相关感染的病原学革兰阳性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常见的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起,约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30%。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CRBSI最常见的病原菌,目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