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ID:17925645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0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1页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2页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3页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4页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课程标准分析了解“海禁”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发发展缓慢的原因。近代前夜,农耕经济高达发展,资本主义因素萌芽。但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中国日益落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影响2、理解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和性质,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地位3、明清两代的海禁政策4、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过程与方法1、布置学生课前分组预习:总结本课知识要点,课堂展示评价2、阅读材料和进行中西资本主义萌芽的

2、比较,分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3、小组讨论,谈谈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新事物,列强的侵略中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进程。2、通过学习闭关锁国政策,认识到坚持对外开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造成落后,落后必然挨打三、重难点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特征2、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3、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后果四、教学过程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1、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所涉及的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

3、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的水稻亩产,大多为两石或三石,有的地区达到了五六石。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迅速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3、商品经济空前繁荣(1)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2)明中后期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的集散地,聚集了众多商贾、牙行,发展成工商业市镇。仅江南苏、松、杭、嘉、湖五府地区,明中

4、后期便兴起了30多个市镇,到清朝前期增长到204个。要点点拨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出现,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反映出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4、赋役制度的变化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变化还通过赋役制度的变化表现出来。明中后期实施“一条鞭法”,把田赋和各种杂税合二为一,计亩征银,起到了刺激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清前期推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地亩,与田赋一起征收,放松了官府对农民,手工工匠,商人的人身控制。这是农耕社会服役制度成熟的标志,体现了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5、综合国力的强盛明清国力的强

5、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增长。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有6个。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二、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一)出现与主要特征出现:明中后期,社会经济繁荣,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主要特征:(1)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

6、场,不是传统的手工作坊(2)劳动关系: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3)生产目的:为市场需要而生产,而不是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的需要而生产(二)主要表现1.苏州形成劳动力市场苏州的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他们每日黎明时分按工种专长分立于一些固定的场所“听大户呼织”。这证明此地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要点点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反映出雇佣劳动的普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的突出表现。2.景德镇制瓷业的雇佣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放工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这种把

7、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的民营手工工场,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和民间小手工作坊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及原因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新的经济因素只是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存在。2、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3、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如明代和清初多曾实行“海禁”,并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多次颁令实行“矿禁”。4、明清帝国的“

8、重农抑商”政策。重农,如清统治者奉行“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以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这种把大量过剩劳动力控制在有限耕地之内的高度密集型经营模式,限制了市镇工商业的发展,大大限制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成本低廉的“男耕女织”家庭生产结构长期滞存,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抑商,如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政策的打压下,迫使一些商人和滴注转而投入“衣租食税”的土地剥削之中,从而限制了新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