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m北采区地质说明书

+270m北采区地质说明书

ID:17965417

大小:7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11

+270m北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1页
+270m北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2页
+270m北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3页
+270m北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4页
+270m北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270m北采区地质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程凯工贸有限公司凯翔矿业分公司采区地质说明书15二OO九年四月生产水平:+270m水平采区名称:北采区编制单位:生产技术部编制人:袁强地测负责人:袁强总工程师:陈永胜矿长:李光仁15二OO九年四月六日目录第一节:采区概况第二节:构造第三节:煤系地层和煤层及顶底板第四节:煤质第五节:水文地质第六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第七节:储量计算第八节:存在的问题15金亿煤矿+483m水平北二采区地质说明书第一节采区概况一、采区位置15+270m水平北采区自主石门起至北560m处,采区走向长560米,采区下界为+270m,上界为+350m。本采区南邻南采区,设采区煤柱30米;北邻

2、采区边界;上邻+353老采空区,下至+200m为本矿采矿权范围。二、地形地貌矿区地形总体北西高南东低,区内最高处为矿区北西菜子沟山头,标高为+700m,最低处为平硐井口麻林坝一带,标高为+350m以下,相对高差350m左右,属构造剥蚀侵蚀低山丘陵地貌,矿区地形坡角一般15~25°左右,地形起伏较大,沟河纵坡度一般20%,切割深度一般13~24m。矿区地貌类型单一,地形简单。三、气象矿区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本区属于大陆性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多雨,年平均气温19.2℃,气候温和,具有春早、夏热、秋多绵雨,冬寒冷,四季分明的特点,矿区年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7

3、.5℃,月平均气温最高26.8℃(7月),最低气温-1℃(1月18日),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1.5℃(2006年8月13日),2008年2月3日,出现50年不遇的降雪和冰冻天气。最低气温-2.5℃。常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333.3h,最多年为1650.8h(1963年),最少年为985.4小h(1974年),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814千卡/cm215,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1126.6mm以上,降雨多在4~9月。降水量最多年份出现在1990年达1255.9mm,最少年份出现在1992年仅731.4mm,年际差达524.5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数(≥0.

4、1mm)为162天左右,但2006年7~9月该区遭遇10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四、水文矿区位于川东弧形褶皱带华莹山复式背斜中段温塘峡背斜北端东翼。矿区呈35°~37°走向的单斜侵蚀构造地形,矿区为一斜坡,有利于地表水体排泄。北东高,南西部低,地形起伏变化不大,自然坡度15~25°,一般为20°,最高海拔标高700m,最低标高+350m,相对高差+350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300m左右。地表无大的水体,横切矿山的小冲沟发育,自然排泄条件良好。五、矿山地质条件1)矿区地层景翔矿业公司煤矿位于温塘峡背斜北端东翼。矿区范围内的地层分布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

5、积及冲积层,一般厚0~2m;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及中统雷口坡组。详细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及冲积层(Q4):15厚0~2m,岩性为紫红色、深灰色粉质粘土、碎石土等。广泛分布于缓坡及沟谷中。~~~~~~~~~~~~~~~~~~~~角度不整合~~~~~~~~~~~~~~~~~2、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本层厚度不详,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砂岩,中间夹数层砂质泥岩,下部为灰黄色、黄绿色、细粒砂岩、砂质泥岩。与下伏须家河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假整合———————3、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须家河组地层总

6、厚465m,分布于矿区内大部分地区,本区含煤层共分6个岩性段,一、三、五段为含煤岩系,二、四、六段为砂岩,岩性为灰黄色薄至厚层状粉~粗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与深灰色砂质泥岩、页岩、泥岩和煤线组成。现将本组地层分述如下:(1)第六岩性段(T3xj6):岩性以灰黄色中~中厚层状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具板状交错层理及剖刷面,岩石颗粒粒度上粗下细,含长石较多,并含植物化石。本层厚35~65m,平均厚50m。(2)第五岩性段(T3xj515):为矿区的主要含煤段,灰、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细粒砂岩、粘土岩及煤层(线),具有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本矿主采的外大连、外

7、正连煤层,赋存于该段中部和下部。本层厚度70~130m,平均厚100m。该段顶部含皮土炭煤线,一般厚<0.10m矿山未开采利用。(3)第四岩性段(T3xj4):岩性为灰色、黄灰色中~厚层状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上部夹有砂质泥岩与薄层泥岩互层产出,泥岩单层厚0.5m,本层厚52~118m,平均厚度约85m。(4)第三岩性段(T3xj3):岩性以深灰色砂质泥岩、灰色粉砂岩为主,夹有薄层状细砂岩,局部地段夹有一层煤线。本层厚52~68m,平均厚度60m。(5)第二岩性段(T3xj2):以浅灰色、黄灰色中粒长石石英岩为主,夹有薄层砂质泥岩、粉砂岩。且有楔状、板状交错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