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就业现状与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1

我国的就业现状与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1

ID:17998597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2

我国的就业现状与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1_第1页
我国的就业现状与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1_第2页
我国的就业现状与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1_第3页
我国的就业现状与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1_第4页
我国的就业现状与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1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的就业现状与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班级:09经济本(1)学号90412019姓名:刘海金我国的就业现状与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摘要]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缓解我国巨大规模的就业压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就业压力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基本思路。[关键词]就业政策经济一、我国劳动就业现状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劳动就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劳动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城乡就业人数大量增加,城镇失业率保持着较低水平,就业结构有所改善,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据统计,从90年代开始,我国劳动力资源以每年1000万人左右的速度

2、增加,1995年末达到8.3亿人。城镇新就业人员720万人,年末城镇从业人员18606万人,比上年增加426万人。1995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20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9%。具体特点如下:第一,就业结构逐步改善。一是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数增加很快。1990年到1994年每年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人数约增加600万人。二是就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在1995年,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52.2%、23.0%、24.8%,与1994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8个百分点,第

3、三产业的就业比重比第二产业高出1.8个百分点。第二,就业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城乡“双向流动”模式正在形成。当前劳动力流动日趋活跃,值得注意的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规模有所缩小,而由城镇转向乡村的劳动力反而有所增加。据测算,城镇人员到乡镇企业就业的人数目前已达1000万左右。全国1.3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城镇劳动力占8%左右。第三,私营个体经济规模逐渐增大,其中兼职人员增多,人才群体呈年轻化,整体素质大为改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1995年全国城乡私营个体从业人员达5570万人,比上年增加1146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有2045万人

4、,增长31.3%,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1%,私营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科技型、外向型私营企业增长迅速。第四,政府不再扮演安置就业的主角,劳服企业迅猛发展。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劳动就业单靠政府实施政策性安置,显然是不够完善的,只有把劳动力引入市场,劳动者的素质、价值才能得到准确公正的评价,企业和劳动者才能在自愿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从而促进劳动力资源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劳动者由从政府安置就业转到市场竞争就业,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力的中介服务组织,形成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一条龙服务。职业介绍机构到1995年末达2.5万多家,其接

5、纳劳动力供求登记1500多万人次,介绍就业1300多万人次,成功率达86%以上。在城镇新就业人员中,除部分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尚需统一分配外,绝大部分就业者都是通过市场体系实现就业的。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

6、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第五,对外承包劳务有强劲发展之势。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劳务市场的参与度也逐步增大。自1979年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开始,到1994年底,我国累计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劳务合同55610多份,合同额360多亿美元,营业额220多亿美元,创外汇15亿美元,外派劳务86万多人次,为国内缓解了一些就业压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我国的劳务出口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总体水平低,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结构单一,出口地区狭窄等。第六,就业领域内

7、经商热有所降温,择业改革带来了求知热。由于社会越来越需要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有一技之长、知识全面、层次较高的受聘者,倍受青睐,成为他们增加收入实现就业的重要因素。前段时间的盲目经商、下海热有所降温。一些未能找到理想单位的大学生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途径,以适应市场就业竞争机制。另外还有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在工作中更加感觉到先进理论知识的缺乏,也返回校园。  二、劳动就业面临的两难选择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扩大就业的矛盾。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和投资的就业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这无疑给扩大就业增加了一定难度

8、。但如果迫于巨大就业压力,大量安置劳动力,反过来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过去在人口剧增的条件下,我们将城镇失业率从1978年的5.3%,降到了90年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