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_3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研究

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_3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研究

ID:18032326

大小:141.6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13

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_3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研究_第1页
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_3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研究_第2页
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_3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_3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杂交水稻(HYBRIDRICE),2017,32(2):55-57·55·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39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研究StudiesonBiologicalControlTechnologyofRiceBacterialLeafBlightbyPaenibacilluspeoriaeBC-39*陈雅寒,王颖,汝冰露,李晓宇,翟颖妍,安德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引起的一种顽固性维管束细菌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首次选用10亿活孢子/g的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对水稻白叶枯

2、病进行了防治试验,采用叶面喷雾、灌根、喷雾+灌根等3种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灌根的组合处理方法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可达到90.49%,其次为灌根防治效果较好,可达到86.65%,该菌剂同时可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并提高水稻产量,处理后的叶面和根系周围土壤的有益菌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菌落数明显增加。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生物防治;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39中图分类号:S511.034;S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3956(2017)02-0055-03DOI:10.16267/j.cnki.1005-3956.20170

3、2016水稻白叶枯病(ricebacterialleafblight)是由稻首次使用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39对水稻白叶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oryzaepv.枯病进行防治研究,在白叶枯病发病初期8月3日[1]Oryzae)引起的一种维管束病害,对水稻生产构成进行第1次施药,8月13日和23日进行第2、第3很大的威胁。该病害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发现,随次施药,选用喷雾、灌根、喷雾+灌根和清水对照共2着种子调运、商贸活动等已扩散至世界各地。该病4个处理,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11m。喷雾处理采害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且危害严重,发病时

4、用600倍液对植株进行全株茎叶均匀喷雾。灌根处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理每个小区使用100倍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严重39对水5kg进行灌根。8月3日开始施药以前调时稻秆腐朽倒伏,瘪谷增多、米质低劣、千粒重降低,查病情基数,并在每次施药后第9天调查统计病叶严重发病田块减产40%以上。数和病叶率并计算防效。在最后一次施药60d后,该病害病原菌存在于水稻维管束系统,从而限进行植株叶面和根系周围土壤中皮尔瑞俄类芽孢杆[2~4]制了化学农药的防效和使用。并且由于流行规菌活菌数统计。分离培养和统计方法采

5、用现代植物[6]律复杂、传播方式多,导致该病害容易造成流行,目病理学研究方法。[5]1.3实验结果调查统计和防效计算前尚缺乏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高效药剂。为了寻找一种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菌剂,每个小区采用对角线3点取样,每点5丛,共本试验选择绿色新型生物菌剂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15丛。调查功能叶(上3叶)发病情况。水稻白叶BC-39开展了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研究。枯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材料与方法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0%以下,只有11.1供试材料~2个短条斑。供试品种为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川江优527。供收稿日期:2016-02-2

6、2试菌剂为10亿活孢子/g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7AA021503);农业部公益项目(ny--39(商品名:利克沙,由杨凌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hyzx07-051);陕西省农业厅项目;(NKJ2008103,司生产和提供)。K332021006)作者简介:陈雅寒(1988-),女,甘肃靖远人,在读博士生。电话:1.2试验方法15829729554;E-mail:562991357@qq.com。试验设在陕西汉中西乡县柳树镇进行。本试验*通讯作者。E-mail:anderong323@163.com。·56·杂交水稻(HYB

7、RIDRICE),2017,32(2)2017年3月(Mar.,2017)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1%~25%。收获时按小区进行单打单收测定产量。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6%~45%。2试验结果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46%~65%。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65%以上。2.1不同方法处理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效果计算公式如下:从表1可看出,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BC-39相对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多和时间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延长而不断的提升。特别是第3次施药后,3个处病情指数={

8、[Σ(各级病叶数×相应级数理的防效大幅度提高至80.83%~9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