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ID:18039109

大小:34.9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9-13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_第1页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_第2页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_第3页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_第4页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篇一:XXX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XXX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办学目标引领下,以人员编制分类管理改革为切入点,以合理配置教育人力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核心,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改革目标通过不断推进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优化考核晋升机制,完善薪酬分配机制,进一步理顺校院二级管理

2、关系,落实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激发各类人员的内生动力,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完善人才培养和支持保障体系,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富于创新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科研、医疗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同时保持教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实现学校发展水平与教职工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三、改革要点(一)人员编制管理1、编制的分类与核定。  (1)根据性质与管理体制不同,将编制分为两类:  事业编制:指国家核定下达的编制,分为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  非事业编制:指学校事

3、业编制以外的所有编制人员,包括各类派遣人员及与学校有劳动关系的聘用人员。  事业编制按照国家人事部相关规定管理,非事业编制根据“谁使用,谁负担,谁负责”的基本原则,按照国家《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管理。  (2)根据职能与任务不同,将编制分为四类:  基本教育规模类、专职科研类、直附属类、后勤产业类编制。其中基本教育规模类包括教师类、教辅类和管理类。学校根据不同编制类别,分类核定各单位人员编制。  ①基本教育规模类:  教师类编制以学生规模、生师比、教学科研工作量定编。  教辅类以实验(编辑等)任务、仪器设备量、图书量等定编。  管

4、理类以岗位职能、管理幅度定编,二级学院结合学生和教职工规模定编。  ②专职科研类编制主要设置在国家级科研基地、实体科研机构。以科研规模、研究方向、依托形式定编。  ③直附属类编制以学校发展需要、岗位需求定编。  ④后勤类编制以保障后勤服务为目标定编;产业类编制以学校发展需要、产业规模定编。  2、编制的系统管理。确定事业编制与非事业编制的准入标准和转换机制,对不同编制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制定相应政策,具体内容见附表。  (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1、岗位类别与范围。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将教师岗位分为四类。  (1)教学科研

5、岗:教学科研工作并重,是教师岗位的主体(2)教学为主岗:以教学工作为主,主要设置在公共基础课程领域。  (3)科研为主岗:以科研工作为主,主要设置在国家级科研基地、实体科研机构等。  (4)社会服务(技术开发)岗:主要承担科技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工作。  2、岗位聘用。明确教师岗位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用期限,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任机制,建立非升即走(转)、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对不适应教师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转岗分流。1970年后出生的无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1980年后出生的无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原则上必须退出专任教师队伍

6、(外语、艺术、体育等少数专业除外),  转岗人员视情况转入教辅类、管理类岗位。  3、分类考核。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分类制定教学科研岗、教学为主岗、科研为主岗、社会服务(技术开发)岗人员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逐步调整考核形式,适当延长考核期限,由年度考核为主向聘期考核为主转变,聘期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续聘、岗位津贴等挂钩。  4、分类晋升。分类制定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件,细化教学科研岗、教学为主岗、科研为主岗、社会服务(技术开发)岗的任职条件,调整建筑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高级职务任职条件。  调整不同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分级聘用的评审侧重内容。申报

7、副教授职务只评审科研业绩(文科和公共基础课除外),申报教授和教授岗位分级聘用则必须满足本科教学条件,把本科课堂教学工作量、教学综合质量考评结果作为申报教授职务和教授岗位分级聘用的必备条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  提高申报教学科研岗、科研为主岗高级职务的评审条件,将主持至少1项“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作为晋升高级职务的必备条件;将发表1-2篇SCI论文作为理、工、医、管类晋升副高职务的必备条件;提高海外优秀人才申报高级职务的论文数量和质量要求。  5、薪酬分配。建立经费总额动态包干运行机制,给予二级单位更多薪酬分配自主权。学校主要负担教学为

8、主岗、教学科研岗的教师工资和岗位津贴,岗位津贴的基础津贴部分全部打包给二级学院统筹使用;科研为主岗将随着有关政策的调整,其岗位津贴视情况由项目全部或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