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ID:18041957

大小:17.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3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_第1页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_第2页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_第3页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_第4页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一、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趋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而汉语作为沟通的桥梁,也逐渐走入外国人的课堂。但是,长期以来,汉语教学往往局限于使用课本教学,或者被简化为机械的说话和写作。此外,各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始终局限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基础理论的学习,仅仅把语言知识生硬的传授给学生,这使得汉语逐渐失去竞争力。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外国学生正是由于被中国深厚的文化所吸引而来到中国,他们渴望接受更多的中国文化。因此,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文化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不是一

2、个外在的教学因素,而应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文化性。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仅如此,文化教学也能够更好地促进语言教学。  二、文化与语言四要素的关系  语音是语言的载体,也最容易被人们感知,但蕴含在语音中的文化却常常不为人们所感知。从语音本身的角度来讲,韵母和声调是每个音节必备的两大要素,且在汉语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中音素的数量最多为四个,最少为一个元音音素。汉语音节的这些特点使得汉语音节发音响亮,节奏性强,这也难怪一些外国学生喜欢讲汉语,认为讲汉语就像唱歌一样。从汉语音律的角度来讲,汉

3、语倾向于双音节化,现在的成语绝大多数也是由两个双音节词构成的四字格成语,例如:“三心二意”“大公无私”“面红耳赤”“勾心斗角”等,而人们日常的谈话以及文章中,也很注意调整音节数目,用“电话”代替“德律风telephone”;说“霍乱”,而不说“虎列拉”。就连一些电视栏目,也往往采用四字格,例如:新闻联播、星光大道、体坛内外、焦点访谈、非诚勿扰等,这些以双音节词为基础的四音节在表达上成双成对,读起来节奏匀称,十分上口,而将这些讲给外国学生,他们将不再说“朗诵诗”,而是“朗诵诗歌”。此外,中国人还善于利用语音来玩一些文字游戏,例如:年年有余,福倒了等。歇后

4、语中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外甥打灯笼——照旧,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等。因此,语音与文化的联系是紧密的,外国人学习汉语最先接触的就是具有文化性质的语音系统,包括声调、音节节奏、停顿、破读等等。  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是最为明显的,外国学生刚一开始学习汉语就会接触到许多饱含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如汉语中的亲戚称谓词,舅舅、叔叔、伯伯、姑姑、姨妈等十分具体的称谓,正折射出汉民族强调“长幼有序”的文化传统。另外,还有一些词汇是汉语中所特有的,如书法、旗袍、太极拳等词语恰恰体现了中国文化。又如中国的古代哲学的“阴”“阳”“诚”“信”“礼”“义”等则为学生费解。又如一

5、些词语“吃醋”、“拍马屁”、“眼红”、“挖墙角”等,学生容易受到字面义的影响。因此,教学的难点就在于语言之外的文化意义。  汉语的语法具有与其他语种语法所不同的特点,这同样与汉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汉语具有主谓谓语句、把字句等,以及汉语的补语,如:“听起来”、“看上去”、“坐得下”等常使外国学生感到费解。  汉字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汉字中所孕育的文化内涵就更多了,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论述:“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系统的文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从汉字构型的原始理据上来讲,它必然带有一定的文化讯

6、息。如甲骨文中有很多表示祭祀  有关的字:福、祝、祭、祀等。有些原始构型反映当时的某种观念,例如:“盉”是调酒的器皿,也当“和羹”讲,意思是使食物味道调和;“禾”表示“谐和”,是农耕发达时的观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烹饪的味觉审美的最高标准是谐和,而非刺激。另外有一些原始构型是古老风俗的遗存,例如:“鲜”字,从三个鱼,写作“”,而后又从“鱼”从“羊”,这是因为,在古代洪水泛滥时期,人们居住在山顶,以鱼作为主要的食物,今天所见的彩陶上的文字都以鱼纹作为花纹;其从“羊”是因为羊多与善有关,古代就有“羊在六畜主给膳”的礼俗,如:“善”、“美”、“祥”都从“

7、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三、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一样是有层次的。从教学对象来讲,不同等级的学生的汉语知识分阶段分层次增长,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汉语教学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学的重点都应该分层分量的进行,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模式逐渐扩展。  初级阶段的外国学生,刚刚来到中国,处于异文化的“蜜月期”,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新鲜的,他们的学习重心也主要放在语言点的学习上。作为初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语言思维往往受到母语文化思维

8、的影响,在表达和运用上容易出现一些偏误。此时的汉语教师应加大交际文化的输入,对于文化的教学也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