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

ID:18049017

大小:20.4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3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_第1页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_第2页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_第3页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_第4页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  淤地坝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发展区域经济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有记载的人工筑坝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1945年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西安荆峪沟建设了一座淤地坝,这是黄土高原地区修建的第一座淤地坝。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水利水保部门总结、示范和推广,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

2、的试验示范,60年代的推广普及,70年代的发展建设和80年代中期以来完善提高的坝系建设阶段。淤地坝建设由重点试办到全面发展,由农民群众为主打坝到政府组织和出资建设,由分散到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建设,由缺乏规划、设计到不断完善前期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由重视建设到建设与管护并重,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黄土高原地区已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11万余座,淤成坝地30多万hm2,累计拦泥210多亿t,减少黄河年输沙量3亿t.  几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淤地坝建设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

3、益。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淤地坝是拦减泥沙的关键措施  主要表现在拦泥、减蚀和滞洪三个方面。在拦泥方面,淤地坝不但能拦蓄沟道本身产生的泥沙,而且能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在减蚀方面,淤地坝工程被淤积后,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具有防止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和沟头前进的作用,减轻了沟道侵蚀。在滞洪减沙方面,主要是拦截了洪水,减轻了坝下游的沟道冲刷,从而减少了输入下游的泥沙。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保站对南小河沟流域三座淤地坝的测算,沟道比降由打坝前的11%~15‰下降到淤积后的%~1‰。据对陕北绥德、

4、子洲、靖边、横山四县1000多座淤地坝的调查,每公顷坝地拦泥万m3,拦泥效益非常显著。从淤地坝分布最集中的黄河河口镇-龙门区间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入黄泥沙量分析,1970~1996年的27年间,沟道坝系工程减沙量占水利水土保持措施总减沙量的59%,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坝系减沙占到总减沙量的%。  由此说明,沟道坝系工程是实现黄河快速减沙,减轻黄河下游粗沙淤积,实现黄河河床不抬高的关键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具有对泥沙的绝对控制性作用。  2.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中有突出作用  增加耕地面积,荒沟变良田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

5、,黄土高原地区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沟壑密度一般为1~4km/km2.在沟道内进行坝系建设,将原来被洪水冲走的水土资源拦蓄在沟道内,就地得到充分利用,使荒芜、起伏不平的大小沟道淤成良田,增加了水土流失区的耕地面积。一座坝或一个坝系所淤成的坝地,从数公顷到上百公顷,成为山沟里的小平原。特别是在人多地少的严重流失区,打坝淤地成为增加基本农田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坝地土壤肥沃,耕作方便,提高了粮食单产由于坝地拦蓄的都是小流域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土,含有大量的牲畜粪便、枯枝落叶等,土壤肥沃;坝地地下水位高,土壤水分充足,墒情好,耐干旱;坝

6、地平坦、宽阔,耕作方便。据测算,一般坝地土壤含水量比坡耕地高倍,比梯田高1倍;单位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坡地高、、和倍。表3为绥德水保站实测的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水肥含量对比资料。由于坝地具有良好的水肥条件,与其他土地类型相比,产量较高。据统计,坝地单位产量一般为5000kg/hm2,有的高达8000kg/hm2,是坡耕地产量的4~6倍,甚至10倍以上,是梯田产量的2~3倍。  3.淤地坝建设可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采取的重大决策,必将推动我国生态环境

7、建设与保护事业的整体发展。淤地坝建设,为山区农民增加了优质耕地资源,做到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并举,生态环境改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从根本上可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对促进退耕还林还草,推动农业结构乃至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陕西省吴旗县薛岔乡湫沟,由于人均达到了2亩坝地,群众对退耕还林很容易接受,XX年冬季一次性退耕32hm2,人均退耕2.  这样的例子很多,足以说明淤地坝建设对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4.以坝代路,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淤地坝建成后,坝顶成为连接

8、沟壑两岸的桥梁,改善了当地的乡村交通条件,便利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治沟骨干工程的约20%成为当地的主要交通道路。定西县花岔小流域坝系建成后,连通了50km村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