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河应急防御体系的建立

浅谈黄河应急防御体系的建立

ID:18053833

大小:19.6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3

浅谈黄河应急防御体系的建立_第1页
浅谈黄河应急防御体系的建立_第2页
浅谈黄河应急防御体系的建立_第3页
浅谈黄河应急防御体系的建立_第4页
浅谈黄河应急防御体系的建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黄河应急防御体系的建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黄河应急防御体系的建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博大的胸怀抚育着中华儿女,为民造福。但过度开发和索取,也给黄河带来创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河床淤积抬高、违章建筑侵占黄河河道、生产堤缩窄行洪宽度、过量引水导致黄河断流等,这些都将对黄河防洪产生不利影响,加大黄河防汛难度。XX年非典、XX年南方雪灾、XX年汶川地震,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等事件呈现突发、多发、并发的趋势。大灾造成通信、交通、电力中断,代价惨重;气候变化进一步增加洪涝和干旱灾害发生的概率。为改善黄河防汛现状,确保发生洪水时沿黄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

2、损失,缩小灾害范围,降低灾害损失程度,尽快恢复灾后生产、重建家园,建立防汛应急防御体系非常重要。  黄河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增加  从历史上看,1933年四川茂汶叠溪发生级地震,使黄河结束了1922-1933年持续了10多年的枯水期,这次从枯水期向丰水期的转变,一直延续了10多年的时间;1958年2月,同样在茂汶发生级地震,当年夏天黄河出现大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2300m3/s,是近50年黄河出现过的最大流量。对XX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冰雪灾害,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汤懋苍认为,XX年1月9日发生在西藏的级地震负有主导责任。此后3月21日昆仑山地区发生级地

3、震、5月12日汶川发生级地震,3次地震均发生在北纬31-35度之间。今年4月,汤懋苍在全国汛期预报会商会上指出,在北纬35度的黄河中游可能会出现较强的降雨。黄河、渭河流域和河套地区的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据国家气象局预报,XX年汛期黄河流域主要多雨区分布在三门峡以下区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2-5成,这一地区恰好覆盖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暴雨区,容易形成下大型洪水。截至目前,黄河下游自1982年以来已连续25年没有发生大洪水,按照水文统计规律,没有发生大洪水的连续时间越长,发生大洪水的几率越大。若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强降雨,小浪底水库只能控制这一区间流域面积的14%,小浪

4、底至花园口区间尚有万km2的无水库控制区,该区域本身产生的百年一遇洪水花园口站将达12900m3/s,即使控制小浪底水库不下泄,由于这一区域紧靠下游滩区,洪水预见期短,仅12900m3/s洪水下泄也将给黄河下游滩区和黄河两岸堤防造成极大影响。  河道主槽淤积萎缩  随着泥沙的不断淤积,黄河下游河床逐年抬高,河道主槽萎缩,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滩低、槽高、堤根洼的形态尚未彻底改变。河床断面横比降大于纵比降,中常洪水发生横河、斜河、滚河和顺堤行洪的可能性较大,洪水表现为水位高、演进异常,防洪工程出险频繁,严重威胁堤防安全。  滩区群众迁安救护  黄河下游滩区仍有

5、群众居住,从事农业生产。每年编写防洪预案时,将滩区群众迁安救护方案当作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修订、完善,从滩区群众的迁安救护任务、组织、责任、不同流量级灾情预估等方面预筹了保障措施。但当黄河下游发生4000-8000m3/s的高含沙量洪水时,滩区群众的迁安救护任务将十分繁重,防洪工程的防守压力也将增大。  防汛责任制落实  由于黄河水量小、险情少、多年未发生大洪水,部分地区干部群众和一些多年从事防汛工作的同志产生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流域防汛得不到地方政府及防汛责任单位应有的重视。地方政府防汛抗旱会议多是部署地方防汛抗旱问题,对黄河防汛没能从思想上、行动上给予足够的重视,防

6、汛责任制需要进一步落实。  人员调动  黄河防汛是全民应尽的义务,涉及多个部门、多方面人才,需要防汛责任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黄河防汛部门要吸收专业人才,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自成一体,同时要与当地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配合。黄河防汛部门在加大自身专业人员交流力度的同时,适当选派人员去当地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挂职,参与当地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与防汛相关的工作,培养多面手。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和防汛队伍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大防汛责任单位人员和工作交流力度,增强防汛意识,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促进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立防汛抢险基

7、金  国家每年有一定的防汛资金投入,对黄河防汛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但这些投入与黄河防汛要求相比差距较大,远不能满足现代防汛抢险的需要。黄河防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更是如此。建立防汛抢险基金,按照“平时投入、战时急用”、“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筹措资金,采取国家承担小部分、非沿黄受益地区缴纳大部分的方式,改变由国家单一投入的局面,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注重日常投入。制定相关政策,确定资金储备比例。利用小部分防汛抢险基金,适当解决专业机动抢险队员兼职报酬,支付群防队员上堤防守费用,慰问解放军、武警官兵,增强防汛队伍的凝聚力和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