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ID:18101138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3

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_第1页
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_第2页
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_第3页
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_第4页
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及文化意义朱恒夫一、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非常久远,最早传播到海外的戏曲很有可能是广东和福建的地方戏,传播的地方应是今日的东南亚地区。宋末崖山之战后,帝臣与许多官兵葬身大海,也有一些官兵在这一大战中逃身。他们在复国无望后,便扬帆远走海外。跟着他们一起去的还有广东新会、台山以及福建等地的老百姓。因为这些地方曾是南宋小朝廷的根据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支持宋朝。南宋灭亡后,许多百姓惧怕元朝报复,便随宋朝的官兵一起漂流到南洋。在这些流亡海外的军民中,肯定有戏曲演员。之所以有这样的推测,是

2、因为南戏在当时已经十分发达了,福建、广东到处都有南戏的演出;再是军队中也应该有戏曲这一娱乐形式。到了19世纪上半叶,北美洲发现了金矿。1863年,美国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工程开始动工。这些采金和修路的工程都需要大量的劳工。除了欧洲的移民与非洲的黑人奴隶外,主要的工人就是华工。此时的中国落后不堪,广大农村经济衰退,农民纷纷破产,为了寻求出路,他们便应征到海外当劳工,当然,也有一些人是被骗去的。这些华工大都是广东的江门和五邑人。在这群华工中,就有粤剧演员。譬如在陈翰生主编的《华工出国史料汇编》中就有这样的口述资料:“梁丁,28岁,广东新会县

3、人。‘在家做戏子。因无事可做,有新宁(今台州)人约我到澳门唱戏,到澳门后,带我到安记猪仔馆,见西洋官,立合同-------’”。当然,被骗或自己主动去当华工的戏曲演员绝不止梁丁一个。这些有着演戏技艺的工人白天做工,晚上便演粤剧,他们就这样靠着家乡的戏曲来打发在海外的黑暗时光,粤剧伴随着他们的人生苦旅,慰藉他们孤寂的心灵。几年后,随着华工人数和收入的增加,这些原本从事业余演出的演员开始由业余演出转为职业和半职业性质的演出,并和他们培养的弟子组成了海外最早的戏班。经过了数年的发展,华工出现了贫富的分化,有些富裕起来的人将投资的目光放到了

4、戏曲上,于是,在1852年,华侨在旧金山(SanFrancisco)建造了第一家戏院。戏院落成后的当年,戏院老板便联系家乡的戏班,邀请他们赴美演出。于是,在1852年10月18日,由广东台山123位粤剧演职员组成了一个名叫“鸿福堂”的大戏班赴旧金山演出。他们到美国后,在旧金山的戏院、工矿和华工的社区进行了连续五个月的演出,深受当地华人的欢迎。又过了三年,到了1855年,由于演戏生意兴隆,华侨在被称为金山二埠(Sacramento)的城市又建成了一家商业戏院。到了1875年,仅北美旧金山地区就出现了11个专演粤剧的戏班,如丹山凤、be

5、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

6、ingonbothends,eachcore7普尧天、昆山玉、玉凤仙、普丰年、尧天乐等,这些戏班大部分都是由五邑籍的侨民演员组成的。除了在北美外,澳大利亚在19世纪也有了戏曲的演出。把戏曲带到澳大利亚的有两支队伍。第一支依然是华工,澳大利亚当时也发现了金矿,于是一些劳务公司也到中国的广东来招募华工,华工中也有戏曲演员。第二支队伍是太平天国的残余队伍。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广东新会人平南王黄德滋,带领着自己的部队,乘着40多艘大船,飘扬过海来到了澳大利亚,他的队伍中也有戏曲演员。在上个世纪初的美国,戏曲界中出现了一个著名的人

7、物,他就是李是男。李是男是一位小生演员,演技出色,在侨民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他是一个有革命倾向的人。孙中山来美后,俩人一见如故,于是李坚定了为革命奋斗的目标。在孙中山的帮助上,他成立了同盟会旧金山分会,担任了会长。孙中山还委任他为中华革命筹饷局的负责人。而他筹饷的主要方式就是演戏,靠演戏的收入和华侨的募捐来资助国内的革命事业。后来李是男成立了“新舞台粤剧团”,演出《唤国魂》等反清革命题材的戏,号召侨民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黄伯耀在《李是男是略》一书中说:“(李)生平嗜好戏剧,擅小生,嗓音甚佳,革命筹饷时期,尝粉墨登场,甚为侨众欢迎,每

8、次成绩极好。”虽然19世纪戏曲在海外的演出十分红火,但是直到1919年前,戏曲的传播并未发生什么变化。因为演戏的地点尽管是在国外,但是基本上是在华人社区,看戏的人绝大部分是华侨,所以,戏曲的海外演出同国内相比,也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