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3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3

ID:18114130

大小:8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14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3_第1页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3_第2页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3_第3页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3_第4页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3_第5页
资源描述: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以及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并探究中西郡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讲述明朝中央到地方制度演变的过程;通过研读教材提供的史料,探究明朝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运用比较法探讨中西君主制度的异同。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

2、的进步;认识到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抵住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四、教学要点五、教材教法分析1、教材分析政治制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地就开始了完备化、成熟化的过程。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产生于夏朝。此后历经近四千年的演变,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清朝,中国古代政治

3、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到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本单元中,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讲的是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国王“家天下”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第2课至第4课,讲的是古代中国发展阶段的政治制度,着重叙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为本单元第4课,通过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和军机处的创立,来反映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影响。从而反映了明清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高峰时期,其突出特点是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2、教法分析根据高一学生现有学习负

4、担和课余时间分配,以及从平时教学实际出发,将“启发-发现”式教学法、联系比较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法等形式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期初期进一步培养历史学习和分析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观点。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在备课前,先明确备课目的和备课容量。由于教师将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和引导作用,必须对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和学生可能的回答或提问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备课强调完整性,将课堂教学中可能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和资料都准备好。在备课时,查找有关本课历史人物的资料,尤其是朱元璋、张居正和康熙、雍正的资料;结合本课单元第2课和第3课知识点,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5、发展、强化的历史过程作概括,整理其发展线索;提前阅读第六和第七单元课文,分析与本课之间的联系,为下一阶段备课和教学做准备。2、学生准备依据学期初期布置的课前预习要求,大部分学生至少做到基本要求,即通过预习和自习,整理本课知识结构;少数学生可以达到较高要求,即通过课前搜集材料,解释本课历史名词和历史人物,并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与教材不同的观点或主张。七、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由于本课学习时学生尚处于高一学习的初级阶段,根据循序渐进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教师设问,层层推进,解决本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所以,课堂教学模式尝试采取以多媒体课件

6、为辅助手段,教师提出一些由浅入深的设问,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来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虽是主导,其实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一方面解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表现和特点,另一方面解决本单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作出符合学生自身学识水平的评价,为第六和第七单元学习做好准备。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测】1、明初沿袭元朝制度。1376年,明太祖废除,设立,合称“三司”。胡惟庸案发生后,明太祖废除和,以分理全国政府,直接对负责。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2、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置作为侍从顾问。明时,选拔官员入值,内阁制正式确

7、立。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被授予权。随着内阁地位提高,主持阁务的权压众臣。3、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原议政会议改称“”,权力凌驾于之上,皇权因此受到限制。康熙亲政后,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时,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导入新课】师:明朝的统治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黑暗的,比如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厂卫的特务统治、刘谨和魏宗贤之流的宦官专政。此外,教材导入框还引用了黄宗羲对明朝政治的评价——“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为什么黄宗羲就这么认为明初开始就“无善治”了?为什么明朝的政治在很多人眼中就是那么的黑暗?这与明朝的政治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