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

ID:18164355

大小:779.27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8-09-14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_第1页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_第2页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_第3页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_第4页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B2密级:公开档案号:2018-06-07-010102-5-004学号:1511072003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论文题目: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学生姓名:王鸿程指导教师姓名:牟永生学科门类:哲学专业名称:中国哲学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二〇一八年六月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比较研究学生姓名:王鸿程指导教师姓名:牟永生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二○一八年六月MasterDissertationofSuzho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

2、nologyTheComparsionofZhangZaiandHaidegeer’sHumanityThoughtsMasterCandidate:WangHongchengSupervisor:MouYongshengMajor:ChinesePhilosophySuzho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ollegeofEducationandPublicManagementJune,2018苏州科技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

3、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苏州科技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完全了解苏州科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

4、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学校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现从事专业工作单位、部门签名主席周可真正高中国哲学苏州大学管理学院委苏州科技大学教育程海亮正高中国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科技大学教育聂士全副高中国哲学员与公共管理学院答辩苏州科技大学教育陆畅其他中国哲学秘书与公共管理学院--------------------------------

5、-------------------------------------王鸿程同学学位论文答辩成绩82.25;质量等级良好(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等)。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单位公章)年月日苏州科技大学硕士论文摘要摘要张载的思想起于“太虚即气”的本体论思想,海德格尔的思想起于对存在与存在者差异的追问,但二者思想的核心部分还是人学思想,二者都希望通过“天人合一”的人学思想解决各自时代面临的价值虚无主义产生的问题。二者人学思想的有许多相似点,具体表现在:一、重视人的日常生活,在张载和海德格尔的时代,人的日常生活常常被哲

6、学家所忽视,哲学家所关注的多为形而上层面的问题,两位哲学家对人的日常生活的关注在各自的时代都具有相当的革命性;二、将人的生存状态区分为沉沦和本真,都希望使哲学回归日常生活,但又不能简单将日常生活等同于哲学,所以二者都将人的日常生活区分为沉沦和本真,通过这种区分肯定了形而上学对人的意义,同时也证明了日常生活对于哲学的重要性;三、重视人的社会性,这个社会性并非单纯指人与人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他物之间的关系。社会性在二者的思想中不是个体的人的属性,而是人之为人的基础。二者在这三方面相似的原因为:二者所处的时代都面对着虚无主义危机,二者

7、都需要证明人存在于世的价值,而且还要保障哲学超越日常生活的合法性,所以二者的解决方法都是“天人合一”,二者的哲学体系在大致目标和解决方式上都非常相似,所以才会在具体的哲学环节有诸多相通之处。张载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不同点主要有:一、二者的死亡观不同,张载创造性地将死亡归于人生的一种有,进而消解死后的虚无,而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外在于人的一种可能性,但它是人生存于世的所有可能性的根基;二、二者对主客关系的理解不同,张载认为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主客二分,认识是“内外之合”的结果,但通过学习和反思,人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海德

8、格尔的“认识论”是对传统主客二分式认识论的一种超越,他运用现象学方法,以人“在世界之中”的方式取代了人对世界的“静观”;二者在这两点上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海德格尔有着明显的唯我主义倾向,这虽然是解决虚无主义问题的有效方法,但佛家思想中有大量的唯我主义思想,张载在对佛家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