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研究专题

手机支付研究专题

ID:18198174

大小:8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5

手机支付研究专题_第1页
手机支付研究专题_第2页
手机支付研究专题_第3页
手机支付研究专题_第4页
手机支付研究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机支付研究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手机支付研究专题http://data.baidu.com/thematic/2010-08-20/1284380157_1.html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MobilePayment),即用户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目前银行、移动运营商、第三方在线支付公司都有各自不同的服务模式,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本期百度数据研究中心对手机支付展开了相关分析,从搜索数据解读这一新兴产业。1. 搜索指数手机支付搜索指数增长迅猛,一年增长超两倍百度数据显示,手机支付搜索指数增长迅猛,从2009年

2、6月到2010年6月一年的时间增长幅度过超过两倍。2010年3月,中国移动入股浦东发展银行旨在发展手机支付的轰动性事件,极大带动了网民对手支付的关注,搜索指数一举突破3万。而到了7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让手机支付有了政策依据,日搜索数再次走高,峰值超过4万。另据艾瑞咨询公司的预计数据,2010年我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28.45亿元,手机支付用户总数将突破1.5亿人。注:此处统计的是“手机支付”相关词及衍生词在百度的网页搜索请求数2. 企业:中国移动、建设银行两家手机支付的优势最为显著目前,移动运营商

3、、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都依托各自的优势加入到手机支付市场的争夺中,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移动运营商也开始发展线下消费商户,实现用“手机钱包”支付小额消费、票务费用等应用;银行借助其强大的金融渠道体系,在“手机银行”中实现了包括手机话费查询及缴纳、银行卡余额查询、航空订票等多种支付服务;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也逐步把互联网上的成熟消费模式移植到手机终端上。从网民的搜索数据来看,2010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建设银行两家手机支付的优势最为显著,分别以超过20%的关注度位居前两名。工商银行手机支付排名第三,关注度为14.52%,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

4、的代表,关注度为9.18%,位居第四。3. 网民关注点如何使用手机支付成为网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手机支付的发展已有几年时间,百度的搜索数据显示,网民对手机支付最关心的是如何使用的问题,关注度高达53.1%,其次是查询手机支付的网站网址,而手机支付的费用、股票及概念的关注度均低于10%。因此,现阶段对手机支付企业来说,紧要的工作就是加强手机支付使用培训和引导宣传,让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这项服务。4. 地域关注手机支付人群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的省份百度数据显示,关注手机支付的网民主要来北京、广东、上海、福建、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值得一提的是,湖南

5、作为中国移动手机支付的基地,地域优势便显现出来,湖南关注手机支付网民的比例超过了5%,位居第六,远高于其普通网民的分布。5. 人群性别手机支付关注人群以男性比例突出百度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关注手机支付人群中男性的比例为75.96%,女性比例仅为24.04%,性别的绝对差距超过50%,显著高于普通网民的性别差距,究其原因在于男性较女性更喜欢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因此,可以预计随着手机支付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用户认知度提高,其人群的性别会逐渐趋于均衡,接近普通网民的性别构成。6. 人群年龄“80后”占据手机支付关注人群的主体,近7

6、成百度数据显示,“80后”占据手机支付关注人群的主体,20-29岁年龄段的人群占据约七成的比例,远超普通网民54.3%的比例。数据进一步显示,手机支付网民中30-49岁年龄段的比例也高于普通网民,而19岁及以下的年轻人比例明显较低,这主要由于手机支付这项业务对人群收入有较高的要求,而30-49岁年龄段正值人生的收入高峰期。7. 人群兴趣点手机支付网民对家电数码、购物及旅游等兴趣较为浓厚百度数据显示,手机支付网民除了对手机、金融比较感兴趣外,他们对电脑、家电、汽车、购物及旅游等兴趣也显著高于普通网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