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诊断简答、概述总结

物理诊断简答、概述总结

ID:18212254

大小:7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15

物理诊断简答、概述总结_第1页
物理诊断简答、概述总结_第2页
物理诊断简答、概述总结_第3页
物理诊断简答、概述总结_第4页
物理诊断简答、概述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诊断简答、概述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试述现病史问诊的内容?现病史:是病史中的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现病史问诊内容包括:1. 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演变与发展;5.伴随症状;         6。诊治经过;     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2什么叫做S2的固定分裂?其产生机制式什么?S2固定分裂:指S2分裂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S2分裂的两个成分时距较固定。发生机制:先心病房间隔缺损有左房向右房的血液分流,右心血流增加,排血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导致S2分裂,当吸气时,回心血量增加,使右房压力暂时性增高以致左向右分流稍减,

2、抵消了呼气导致的右心室血流增加的改变,因此其S2分裂的时距较为固定。3什么叫做发热,热型?试述常见热型?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热型: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临床上的常见热型:1. 嵇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C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度。(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2. 驰张热:体温常在39C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C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败血症、风湿热、重

3、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C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布鲁菌病)5. 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C度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核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6.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4发热分期一.体温上升期: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危寒或寒战等现象

4、。二.高热期:寒战消失,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使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深加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三.体温下降期:出汗多,皮肤潮湿。5试述发热的病因分类:感染性发热:非感染发热:1.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1,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   2,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3,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2.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3. 内分泌代谢障碍(甲亢,重度脱水)4. 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力衰竭)5.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1,物理性:中暑          2,化学性:重度安眠药中毒 3,机械性: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6. 自

5、主神经功能紊乱:1,原发性低热:2,感染后低热:3,夏季低热:4,生理性低热: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6什么叫做发绀?试述发绀有哪些病因分类?发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表现。病因分类:1,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中心性发绀:全身性的,除四肢与面颊外,亦见于黏膜(包括舌及口腔黏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温暖。(心肺疾病致SaO2降低引起)2, 肺性发绀:(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肺血管疾病)3, 心性混血性发绀:(发绀性先心病,法四,艾生曼格综合征)4, 周围性发绀: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常见于肢体末梢与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与鼻 

6、    尖,这些部位的皮肤温度低,发凉,若按摩或加温耳垂与肢端,使其温暖,发绀即可消失。5, 淤血性周围性发绀:6, 缺血性周围性发绀:7, 混合性发绀:中心性与周围发绀同时并存。心力衰竭(左心、右心、全心)7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所致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特点为急骤出现,暂时性病情严重,经过氧疗青紫不减,抽出的静脉血呈深棕色,暴露于空气中也不能转变为鲜红色,使用还原药物不使青紫消退。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自幼即有发绀,有家族史,身体一般健康状态情况较好。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可达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红细胞寿命正常,血液呈蓝褐色,通过光镜检

7、查可确定硫化血红蛋白的存在。8.试述腹痛(内脏性,躯体性,牵涉痛)的机制与特点?内脏性腹痛:腹内某一器官受到刺激,信号经交感神经通路传入脊髓。    特点:1,伴痛部位不确定,接近腹中线,2,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痛,灼痛3,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躯体性腹痛: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背部神经根,反映道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    特点:1,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2,程度剧烈而持续,3,可有局部腹肌强直4,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牵涉痛:腹部脏器引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