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南涯先生阐释张仲景治水饮方初探

吉益南涯先生阐释张仲景治水饮方初探

ID:18243399

大小:149.6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15

吉益南涯先生阐释张仲景治水饮方初探_第1页
吉益南涯先生阐释张仲景治水饮方初探_第2页
资源描述:

《吉益南涯先生阐释张仲景治水饮方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万方数据行水”,可用于脾阳不足、水停心下之证。本方以茯苓健脾利湿为君;配桂枝温阳化气为臣,冀以温化水饮之邪使之经由小便而去;佐以健脾燥湿的白术除水湿以助脾之运,其与茯苓相配,可防水湿再生。使以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共奏温阳化水、健脾利湿之功。3水邪上行气上冲咽苓桂昧甘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二·附方》日:“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吉益南涯先生指出:此“

2、属里病,水邪上行,气从少腹上冲咽。”【21尤怡谓:“冲气,冲脉之气也。冲脉起于下焦,挟肾脉上行至喉咙。多唾口燥,气冲胸咽,面热如醉,皆冲气上人之候也。寸沉尺微,手足厥而痹者,厥气上行而阳气不治也。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冲气不归而仍上逆也。”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亦称苓桂味甘汤,系用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之证后、外寒已去而水饮仍停留于内的接力治疗的一张处方。此时的病证可视为:痰饮邪气与肾气上冲,多因发汗后心阳不足,致肾气乘之的“奔豚气”证。本方以茯苓蠲除水饮,桂枝温阳化气,二药并用能抑冲气使之不行;逆气非敛

3、则不降,故以五味子之酸收敛其气;“土厚则阴火自伏”,故使以甘草之甘以补其中。诸药合用,可治气从小腹上冲咽喉并常拌有头晕眩及手脚冷感的“奔豚气”证。4水在心下气逆上行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第73条日:“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第356条日:“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吉益南涯先生指出:此“属里病,水邪在心下,气逆上行。”⋯茯苓甘草汤亦称苓桂姜甘汤,以治水停心下之证。水停心下阳气受阻而心悸,阳气阻而不能布散,则见手脚冷感

4、。此证当先治水,故以茯苓为主,其淡能渗水,甘能宁心助阳;以桂枝之辛温通阳化气;以生姜温胃而宣散水饮;使以甘草和中,共奏通阳行水、温胃化饮之功。此方常用于治疗水饮病兼见小便不利、战战兢兢、心神不定、时而目黑头眩、汗出而口不渴之症。5治水必用苓桂甘草枣术昧姜巧化裁本文试以吉益南涯先生“气血水学说”为依据,对上述由1昧中药不同而组成的4张处方进一步分析如下:上述4方的共同点是都用茯苓、桂枝和甘草,由F分别选择大枣、白术、五味子、生姜而组成了治疗f:同病证的处方。其病机皆属水饮(水毒)之邪为象,几乎均为外感病证经

5、治疗后出现的症状。据张中景原文分析,患者在病伤寒之前,或见体质已属水灾为患的持病者,或为接近水饮病的状态者,或因外蠡而致气机紊乱内生水饮为患者。总之,仲景针对f-述诸证牢牢抓住水饮(水毒)之邪为患——这一E线,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灵活巧妙地精选或℃枣、或白术、或五味子、或生姜配伍而成对应治疗生方。为明晰这4张处方的具体功效,特摘选《神殳本草经》相关论述,以供参考。大枣“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家,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术“味苦,温

6、,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衾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其称术

7、ii无苍、白之名,主治之证两兼有之。考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白术除遵《神农本草经》之旨外,多为1I::!#j枣脾和中,或制水、或利湿、或化饮、或燥湿、或养胎,鼢r_I_习示了白术以健脾为主的作用。山l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赢国蔓,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手堇“嗦宴混士治晌溢眩滞卜智漏由I}.·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