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历史-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10 历史-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ID:18254401

大小:30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6

10 历史-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修)_第1页
10 历史-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修)_第2页
10 历史-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修)_第3页
10 历史-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修)_第4页
10 历史-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10 历史-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省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修)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

2、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2.《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3.“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

3、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5.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6.与北宋张载的“为天

4、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isthe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onlyapopulationo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gudao"andtheancient"SilkRoad"road,istheL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storalareasand,inconjunctionwiththeMinistryofculturean

5、dIslamicculture9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      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贡献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      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8.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

6、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9.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转型B.改变了世界面貌和状态C.未能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D.造成中国人的盲目自大固步自封10.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

7、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11.《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12.右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