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ID:1826034

大小:2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3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_第1页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_第2页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_第3页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课题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课时1课时备课人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及交流活动,认识同位角,能在图中识别同位角。(2)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掌握用三角板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用之解决一些问题(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习惯。(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

2、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学方法设计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3分钟)二、引导操作,合作探究(16分钟)第一环节,是本节的重点,要给学生足够时间探索发现(6分钟)第二环节是本节难点,同位角位置的确定为判断直线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连接做好充分准备。(5分钟)第三环节归纳总结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重点(3分钟)第四个环节(2分钟)1、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存在的平行线的实例,根据图形回忆平行线的定义及前面所学的判断直线平行的条件。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平行线

3、,如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的边缘所成的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进行操作,探究结论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根木条a、b、c其中a、c相交得到∠1,b、c相交得到∠2,固定木条a、c转动木条b,在木条b转动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三种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设置以下三个问题。(1)观察∠2的变化以及它与∠1的大小关系(2)你发现木条b与木条a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3)木条b何时与木条a平行?2、突破难点,合作探究同位角的概念我设置了以下4各问题1、∠1、∠2的边所在的直线是哪

4、些直线?2、公共直线是哪条?(公共直线就是第三条直线)3、∠1、∠2可以看成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角?4、∠1、∠2在位置上有哪些相同点?重点强调位置关系。3、归纳总结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解决导入情景中的问题2学生边说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线的实例,边总结平行线的特点教师板书课题《探索平行线的条件》(1)由于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操作、观察,通过自己多次操作,找出结论,然后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选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2)让学生再次用前面的三根木条操作、观察交流,得出结论。什么样的角才是同位

5、角?我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得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注意两个“同”字。“一同”:在被截线的同一侧,“二同”在截线的同一侧。形状类似英文字母“F”为了有利于理解同位角,我还编了一句顺口溜:“看三线,找截线,再把位置细分辨”。通过找其他的同位角,既可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加深学生对同位角的理解。在这我还设计一个练习巩固同位角的概念。(3)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上面两个环节的结论,得出本节课的重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10分钟)四、归纳总结,自我评价(5分钟)五、分层布置作业(1分钟)ba87

6、4123561cbc3a122、找出图(2)中下图中的同位角图23已知∠1=∠2=5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平行吗?说明理由.4议一议:大家还记得怎样用移动三角板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吗?你能用这种方法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请说出其中的道理1、知识回顾:2、自我挑战:课本P46页习题第一题1、必做题伴你学P37页2--62选做题P37页8(1)(2)题学生自己讲解,教师适当点评和引导(3)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做(4)要求同桌讨论,并且在本上练习画教师深入学生当中,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鼓励、帮助。让学生互相交流在本节课有何收获

7、让学生检测自己本节课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板书设计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同位角bc2a12、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用几何语言表示:∵∠1=∠2∴a∥b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定适当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从事例出发到教具演示逐步展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在教学设计时,利用学具及教具辅助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