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ID:1831916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_第1页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_第2页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_第3页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_第4页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中等教育论文题目: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 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2、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困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以下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

3、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A层: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

4、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完成课本习题,还要利用课外时间去完成《课堂作业》,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要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

5、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D层: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了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

6、法;而我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我又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效果。1.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课堂上多

7、让A层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层和D层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2.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C、D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3.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使用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其中原因是什么呢?由我多年的教

8、学经验和对分层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其中的原因是: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2.王国海杨树才《改造“注入式”,寻求“导学式”》《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第7期。3.周俊肖婵婵《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数学研究》,2000年,第6期。4.李铁军《数学课“激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