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ID:18334361

大小:60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6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城县高级中学2014高一历史试题(共100分,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共60分)1、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民族融合的加强(2)丝绸之路的畅通(3)文化政策的开放(4)古代商帮的推动A、(1)(2)(4)B、(2)(3)(4)C、(1)(2)(3)D、(1)(3)(4)2、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歇。”她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

2、想严重,女子背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辉煌。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3、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1)流动人口众多(2)制瓷业发达(3)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4)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1)(2)B、(2)(3)C、(2)(3)(4)D、(1)(2)(4)4、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B.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D

3、.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扶植小农经济5、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C.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D.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6、《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诸侯耕于东郊”“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这主要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127、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

4、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九播种方式的变革B.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耕作方式从未演变8、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我们能读出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有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②铸铁业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部门③东汉绘画技术高超④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水耕D、铁犁牛耕10、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

5、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件。以下文物不可能在该船上发现的是A、粉彩瓷B、铜钱C、唐三彩D、白瓷11、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图一人面彩陶壶图二邢窑白瓷执壶图三珐琅彩瓷瓶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2.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性农具是12A.石犁B.铁铲C.耒耜D.铁锄13.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耜耕B.石器锄耕C.火耕D.铁犁牛耕14.原始社会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形成这些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是A.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B.原始社

6、会还没有产生私有制C.生产力水平低下D.自然环境恶劣15.“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A.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B.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C.三国时期的井田制D.唐朝的均田制16.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17.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铁犁牛耕B.小农经济C.封建土地私有制D.精耕细作18.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B.铁犁牛耕的普及C.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9.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私田的出现B.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C.鲁国实行初税亩D.生产力的发展20.汉初、唐初、明清前期

7、的统治者,都大力鼓励垦荒,扶植小农经济,其根本目的A.着力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B.巩固和稳定封建统治C.发展小农经济D.满足统治者的物质需要21.以下耕作技术或农耕工具的出现,不在汉代的是A.曲辕犁B.赵过“代田法”C.耦犁法D.适于旱作地区采用的“区田法”22.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是在A.中原地区B.江南地区C.江浙地区D.成都平原23.宋代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主要标志是12A.出现间作、套作复种技术B.实行轮作和推广绿肥种植C.出现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D.出现可以调节犁耕深浅的曲辕犁24.中国古代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